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首展新西兰
新西兰新中友协奥克兰分会主席麦克·道森-MikeDawon(中)、新西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徐捷(左)、《西厢记》文化研究学者雷建德(右)观展。
展出的彩图显示,王实甫《西厢记》书稿本当时用的是黄麻纸进行创作,每半页纵23.2厘米,横13.8厘米,书法墨迹如行云流水,似风神潇洒,很有文人艺术范。更为可贵的是,稿本中还夹带着两片宝贵的铅山纸残页,尽管它的纸质与稿本不同,有评价说他小楷笔迹娟秀古雅,笔墨精妙;还有评价说他小楷笔迹隽美端秀、温润古雅。无论如何,证明同为王实甫当时自己执笔所写所改。经统计,这部珍贵的《西厢记》手稿共有二十二折,比现存版本(二十折)多出两折。
《西厢记》文化研究学者雷建德介绍说:“这次展出的是难得一见的《西厢记》稿本彩图,也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时的原作手迹,目前国内业界尊称其为《王实甫稿本》。该手稿本书边微卷泛黄残旧,是一部写满21个筒子页墨迹的原稿影印件(内含2片散页)。相关专家认定该书原为清初王府旧藏,书上钤有三阿哥胤祉‘胤祉诚府’珍赏印,手稿先在一位老农祖屋中被发现,后由国内一位大家黄氏出资购买珍藏。相关专家鉴定其是国内唯一发现的王实甫戏曲创作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更是海内外珍贵的元曲原作孤本”。
王实甫《西厢记》创作手迹。
文艺评论家卢丰认为,通过这次展出的“王西厢手书真迹”彩图,可以窥见王实甫炼字炼句巧用文思、内心思考、审美要求、语言风格运用的写作过程。王西厢手书真迹进入文学研究的公共视角,会在旧有“作者——作品”的模式下,进行重估与镜鉴。文献的内容是一层一层的,原来某句话经历过解读,又要放回在最早的原稿之内解读。亦或有整饬作用,亦或在传统概念上重新编码。
新西兰中国国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新西兰孔子学堂校长王義之面对《王实甫稿本》彩图时表示:“王西厢虽脱胎于董西厢,但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格调更加高雅,文辞更加优美,人物更加显活,形象更加立体,并且戏剧性更强,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藏书上王实甫手迹书法行中带草,不但风神潇洒,而且钩乙涂抺信手拈来,增删修正自然流畅,表现出作者王实甫当年非凡的书法功底和深厚超众的文学修养!”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孙瑞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