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考古学家张学海逝世 2022年曾接受山东台采访揭秘城子崖遗址挖掘故事
张学海终生致力于田野考古和考古研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考古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领航者,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022年,张学海曾接受山东广播电视台考古纪录片《城子崖》专访,揭秘城子崖遗址幕后挖掘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因战争而被迫中断多年的中国考古学开始复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等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机构相继成立。1961年,张学海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博物馆,从此开始了他的文物考古生涯。
他在《城子崖》中回忆说,城子崖1930年、193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这一次发掘它的成果当时是轰动了全国的,它在中国古史研究中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但是尽管这个样子,这次发掘还是在考古学的草创期进行的发掘”。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城子崖第一次发掘之后也有一些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城子崖发现的黑陶文化城,究竟是不是真的是个龙山文化城?岳石文化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列之后,有些人就想,城子崖这个龙山文化遗址里边是不是也包含有岳石文化的遗存?
时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张学海,决心解开这个谜底。
张学海曾主持过曲阜鲁国故城系统的大遗址勘探和重点试掘工作,为城址考古勘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0年3月16日,经过充分的准备,张学海带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城子崖考古队,正式启动城子崖遗址的再次发掘。
当天上午,他们就在遗址西南角下面距地表4米深处,发现了夯土。张学海马上意识到,这个位置,很可能就是梁思永在《城子崖》报告中所说的黑陶文化城墙。
张学海当即决定对这个位置集中力量进行发掘。
发掘过程中,当地文物干部为张学海定做了一把新的手铲。
发掘到第3天,考古队在西北角发现了城墙遗迹。“夯土”围绕遗址周围,龙山文化堆积全在夯土层的范围之内,整体走势大致为长方形,显然这就是《城子崖》报告中所描述的黑陶文化城。
旗开得胜,大家欣喜不已。
但张学海很快产生了疑虑。龙山文化时期,城子崖有这么大面积的城吗?这会不会是岳石文化时期的城?
张学海带着大家继续挖掘,并仔细解剖探沟的夯土遗迹。到第15天时,张学海有了更大的发现。
在这座城墙遗迹下面,还叠压着一座城,而这座城才是龙山文化城。
在城子崖的地下,分别是龙山文化城、岳石文化城,加上上层的周代城,形成了“三城叠压”的奇观。
城子崖龙山城是一种台城,城内地平面高于城外。从外面看,城垣高耸;从里面看,如土岭围绕周围,城垣内侧呈缓坡形,随处可以登上城顶。
经过周密测量,龙山文化城北部向外凸出,东西宽455米,南北长540米,面积20万平方米。
城子崖龙山文化城的确定,破解了60年以来城子崖城墙的年代之谜。1992年,城子崖城址发掘被评为中国1990年和“十五”期间双十大考古新发现。
越来越多的城址被相继发现,明显的阶级分化也被证实,考古工作者开始探寻海岱地区进入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标志——早期国家的形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学海开始了聚落考古的实践,他对城子崖遗址周围进行了详细探查。结果显示,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子崖周围分布着由40多个聚落组成的聚落群,占地约1000平方公里,已经形成了“都——邑——聚”式金字塔型层级结构。
以城子崖为代表的山东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研究提供了最具科学价值、最具说服力的物质文化资料。
而城子崖,这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就闻名中外的考古圣地,经过这一代考古人的努力,散发出了熠熠生辉的文明之光。
斯人千古,精神永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