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姓“nià”改姓“鸭”?别让稀有姓氏被“流放”

发布时间:2023-04-27 15:05:12来源:
“姓nià太难了。”近日,一则“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姓鸭”的新闻,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特殊的姓氏。

据了解,这些村民都是傈僳族人,来自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大山深处的一个村落。原本,村民们的姓氏为“nià”,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鸟”,下半部分是“甲”。数百年来,大家一直使用“nià”姓,靠书写来传承。可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在电脑系统中无法输入和显示该文字,村民办证、出行等面临诸多不便,无奈只能姓“鸭”。

在信息化社会,小到挂号、买车票,大到考研报名、婚姻登记,都需要在系统中输入自己的名字。这些看似无比寻常的操作,对拥有生僻姓氏的人来说,却意味着无比频繁的麻烦。手机无法绑定银行卡、不能通过12306购买火车票、孕期建卡遇难题、每年退税时需要跑到柜台办理业务……类似的诸多不便,已然对生活造成了困扰,挑战着人们的耐心。无奈之下,很多人只能选择更名改姓。

然而,从保障每个人的姓名权和延续姓氏文化的角度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据专家介绍,傈僳族讲究氏族文化,崇拜自然万物,而“nià”姓人就是鸟氏族的后代,以示他们对飞翔鸟儿的崇拜。这也是“nià”字为上下结构的重要原因。如今村民无奈之下将其改为左右结构的“鸭”,虽然看起来相似,却与原意相去甚远,背离了这个姓氏的核心内涵。

姓氏应该成为骄傲而不是负担,技术应该方便大众而不是走向反面,正视人们因技术漏洞被迫放弃本姓的无奈,避免生僻姓氏被社会边缘化的命运,是社会温情的体现,也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对此,一方面要对字体库进行扩容,切实解决“系统里找不到”的尴尬。事实上,近些年,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努力。2022年7月,《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标准(GB18030-2022)就新增了1.7万余个生僻字,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生僻用字。

但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一些冷僻字难免在字体库里有所遗漏。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拓宽反映渠道,齐心协力“打捞”那些处在消逝边缘的生僻姓氏,做好对稀有姓氏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同时,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和机构,也有必要及时更新系统,而不是抱守动辄十几年“高龄”的老旧字体库。据统计,全国约6000万人名中含有生僻字。这也意味着,每纳入一个生僻字,就是在释放一重善意,就能免去很多人“跑断腿”的麻烦。

进而言之,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尊重稀有姓氏及其背后的文化,不对其进行娱乐化和污名化,也是文明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实中,很多人之所以放弃自己的原生姓氏,除了办事不便之外,时常因谐音等被调侃、戏谑,也是一大原因。

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小伙伴们出于好奇、淘气等原因拿姓氏开玩笑,很容易给未成年人带来困扰和心理阴影,继而产生自卑、抑郁等情绪。对此,学校和老师不妨积极引导,通过邀请学生讲述其独特姓氏背后的历史文化源流等方式,增进其对自身姓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告诉其他学生:嘲笑他人姓名是无知和偏见的体现,尊重他人,就要从拒绝歧视做起。

总之,稀有姓氏应当被珍视而不是被“流放”。不管是在字体库系统还是在人与人的日常相处中,都应该体现出尊重“少数”的真诚与包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