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文学来到大地上,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将打造文学景区
“一个人的村庄”项目选址新疆沙湾北大泉乡三道沟村,占地面积1200亩,目前项目合作方已完成1.9亿元的建设用地受让。这里尝试建成国内“首个沉浸式文学旅游村庄”,场景设计借鉴《一个人的村庄》中“人畜共居,万物有灵”的理念,提取烟囱、铁锨、镰刀、麦垛、土路、驴、风、院门等意象,也融入《一个人的村庄》里“闲锤子”等人物。
“我也想知道,‘一个人的村庄’落在地上是什么样的。”刘亮程说,《一个人的村庄》是他在异乡对家乡的深情认领,他相信它能唤起人们的共鸣,“一个背着家乡在世间流浪的人总是很累的,所有人都是这样。家乡积累了太多的情感,太多让我们终身都不能割舍的东西。”
刘亮程在“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研讨会上。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图
《一个人的村庄》从何而来
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三十岁那年,他辞去沙湾县城郊乡农机管理员的工作,孤身一人来到乌鲁木齐打工。在某个黄昏,他在城市的奔波中望见夕阳正落向家乡。他从此开始书写家乡的村庄,无论从哪一年哪一件事写起,他都想写尽村庄的一切。
这便是《一个人的村庄》的由来。村庄的时间在他笔下慢下来,安静下来,又快速地在某个瞬间里过去了百年千年。
在刘亮程的想象中,落户于家乡的“一个人的村庄”应该是一个安静的、熟悉的地方。“整个世界是忙乱的,整个世界游走着没有家乡的人,游走着流浪汉,游走着对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的人。但是‘一个人的村庄’是熟悉的,走向村庄的路是熟悉的,村头是熟悉的,村庄中间还有我们和我们父亲的记忆,以及我们早已远去的爷爷奶奶的记忆。”
同时,“一个人的村庄”也应该是缓慢的。“我们乡村文明走到现在,已经不会再走了,就像我们已经把腿走坏的老爷爷和老祖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乡村文明。”他说,“乡村文明从来都是慢的,我们祖先一直过的是慢生活。我们的中华农耕文明,它就是在等待麦子和稻谷发芽、抽穗、慢慢黄熟的时间中熬出来的一种味道。”
《一个人的村庄》书封
文学可以为一个村庄做真事
五十岁那年,刘亮程和新疆木垒县的村庄“菜籽沟”相遇了,“这里的农耕文明,太像我们共同的家乡。”他在这里创办了木垒书院,以耕读写作为业。他曾和澎湃新闻记者说起书院院子很大,但不安灯,到了晚上,漫天都是繁星。
“菜籽沟确实是被文学和艺术‘拯救’的。一些艺术家进来以后,政府在这里投入了很多,修建道路、美术馆,还有文学馆。原来我去的时候只有一间商店,现在已经有几十个农家乐了。”刘亮程说,“从菜籽沟这个村庄,我们知道文学是可以为一个村庄做一些真事的。到了‘一个人的村庄’,我现在就期待,一座从文学中醒来的村庄,落在大地上将是一个怎样的面貌?”
菜籽沟日出
在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看来,“一个人的村庄”应该成为乡村原生态文化元素的集聚地,成为文学人气的聚集地,既把文学中人吸引到那里,比如邀请作家“驻村”写作,也把喜欢文学的广大读者吸引到那里。“现在好像一有咖啡,一有书屋,就有文化了。但一个成功的文学赋能乡村振兴项目应该要让去往那里的人真正感受到文学的力量,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滋养。”
新疆牧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如果透露,“一个人的村庄”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设计。村庄景观、民居作坊外观的设计都将由艺术家参与。“未来这个村庄里,人和生活是真实的,场景是艺术化的,还有许多体验情节需要借助现代裸眼3D技术和AI技术实现。”
诗人、猪栏酒吧乡村酒店品牌创始人寒玉也分享了自己对于乡村振兴的感受与体会。中能商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月尧表示,文学创作书写乡村振兴,也赋能乡村振兴。新疆沙湾的“一个人的村庄”项目使文学艺术经典所蕴含的情感、意境,由传统的阅读想象,转换为与大地、艺术场景、日常生活结合的感受状态,“请文学来到大地上”。
文学如何“落地”?大地上需要有能留下来的作品
对于未来的“一个人的村庄”,作家潘向黎表示她最期待的不是宁静,也不是农耕文明的呈现,而是刘亮程及其作品最独特的魅力,即一种真正的天真。
“很多村庄没有吸引力,原因并不在于破败,也不在于中青年的缺席,而在于它失去了一种天真,一种生活本来的样子——大家都围起来卖票,失去了淳朴的村庄之美和美好的待客之心。”她说,“‘一个人的村庄’要开发,要人气,但是不能过度商业化,不能急功近利。那份珍贵的天真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谈及文学“落地”,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提到了两个很好的例子,一个是因小说《尤利西斯》而诞生的“布卢姆日”,一个是帕慕克筹建的“纯真博物馆”。“《一个人的村庄》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学IP。”周立民认为,打造“一个人的村庄”和建设文学博物馆都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重要的是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比如,刘亮程对声音特别敏感,那么是否也可以对村庄的声音进行采集,让人们在声音的世界中感受文学,感受生活。”
刘亮程
“大地上需要有能留下来的作品。”作家走走对于“一个人的村庄”项目如何日常化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按照重要篇章,邀请艺术家代入人物,创作N户村民的家——“刘亮程家”、“冯四家”、“村长马缺家”,使这个小村庄成为一座独一无二的、一直在生长的艺术馆;又比如与全国各地美院合作,促进实验艺术系学生的采风创作形成户外的日常的大地生态艺术展览;还比如开发年度节日式文艺旅游模式,通过各种音乐节、艺术节等,使得“刘亮程的村庄”成为新疆的名片。
研讨会也探讨了刘亮程作品的海外译介与传播。目前译林出版社推出“刘亮程作品”,包括小说《本巴》《虚土》《凿空》《捎话》,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呈现出刘亮程创作全貌与精神世界。本次活动由农村教育发展中心、上海作家协会、新疆作家协会、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能商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