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河口:文旅产业提质助力口岸经济
河口县八条半村 金灿 摄
盘王节 陶奕林 摄
巍峨的古炮台遗址、历史悠久的滇越米轨铁路、瑶族风情浓郁的盘王小镇……一步一景,绘就了河口瑶族自治县文旅融合的山水画卷。随着旅游业复苏,来河口探历史、赏美景、品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生态宜居的边境小城人气飙升。
近年来,河口县积极抢抓“国门文化形象”工程项目建设机遇,立足边境游和跨境游,不断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用好“边”的特色
今年1月8日,河口口岸全面恢复通关业务;3月15日,恢复办理赴越南出境团队旅游业务。“河口文旅事业发展必须依托区位优势,不断增强旅游景区承载力、接待力和品牌力。”河口县文旅局局长韦荣介绍,“边”是最大特色,用好“边”的优势发挥特色,就是河口旅游事业最大的亮点。
2018年,河口县以红河州“国门文化形象”工程项目落地为契机,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丰富边境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中越诗歌朗诵会、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边交会等文体经贸交流活动,打造了一批边境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同时,河口县不断深化与越南老街党政部门、群团组织间的交流交往,在与老街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基础上,桥头乡老卡村和苞茅寨村、南溪镇田房居民小组和龙堡村三坪坝小组与越南相邻村寨先后结为边境友好村寨。
打造乡村旅游项目
在推进文旅事业发展过程中,河口县将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边境旅游项目。
今年3月18日,“八条半 忆光年”乡村旅游项目正式运营。该项目以生态宜居边境旅游度假村为突破口,以环境治理、文旅融合为关键抓手,积极打造美丽宜居、产村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示范项目。“我们村的乡村旅游项目正式营业后,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还可到景区就近务工或者开农家乐,增加了收入。”八条半村民小组长林贵东说。
在边境旅游发展规划中,河口县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打造成旅游项目新亮点,开发了河口镇城郊村八条半小组、南溪镇龙堡村三坪坝小组、桥头乡纸厂小组等一批边境村寨特色旅游线路,成为全县旅游新热点。
如今,这批边境村寨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人数创历史新高,红红火火的乡村游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赚上了旅游钱。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要把节日办到乡村去,让城里人回归乡村。”南溪镇镇长柳思辰说,节日期间,老百姓还可以销售自己种养的农特产品,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凸显浓郁民族风情
文化是历史的烙印,是城市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更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元素。作为瑶族聚集地之一,河口县以瑶族为主体,结合多民族融合发展县情,凸显浓郁的民族风情。
“河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在这场演出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非遗项目的传承创新,这就是河口的韵味。”河口县非遗传承人邓国群参加完今年3月举行的中(河口)越(老街)非遗文化交流表演实践活动后说。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中,河口县坚持以文化为抓手,不断强化非遗传承人及各类人才培训培养,依托春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花山节、布依族牛王节等民族传统节庆,大力推广本土民族文化,打造河口民族品牌,以文化为基础提标扩面,推动文旅产业提速增效。
百年前,滇越铁路为河口带来了繁荣与生机;百年后,中越国际班列、复兴号动车贯通21世纪南方丝绸之路;在河口老火车站,陈旧的站台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河口起义纪念馆里锈迹斑斑的文物记录着那段为自由而战的历史;海关旧址、邮局旧址、河口对汛督办旧址,则让人忆起百舸争流的繁华……时光变迁,河口故地焕新,口岸文化绚丽多彩,文旅融合成为带动口岸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饶勇 梁忠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