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动静相成的明清山水之旅
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了馆藏50余件创作于15世纪至19世纪的山水画作精品,“这50余件明清绘画作品,兼顾了绘画史和绘画方式,其中80%是第一次展出。”中国古代书画展策展人罗翔介绍,《王绂燕京八景图卷》《钱贡湖山风雨图卷》均为首次全卷完整展出。
展览通过“实景·佳致”“溪山·怡情”两个部分,突出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实”与“虚”两方面——画家的山川游历、行旅感怀与笔墨风格样式之间的互动关系。罗翔表示:“我们力图在古画与今人之间搭建起通畅的对话路径,向观众展现古代中国人体察人生、观照世界的图像方法与思想观念,帮助观众完成一次中华美学的视觉与精神的山水旅程。”
探寻绝妙景致,寄情于大好山河
南朝诗人陶弘景有诗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画科,其描绘的对象是山川自然景致,但并非仅是对真实景致的临摹。
实景图传统古来有之,战国时期《荀子·天论》中就提出“形具而神生”的观点。作为描绘自然的山水画本是以仿似真景为主要诉求,由于形神观念的影响,山水画在创作与自然实景间一直存在着微妙和深意。本单元呈现出古人如何将“形神”观念具体化为图像,并用不同图式方式来表现“实景感”。最令人瞩目的实景山水画便是元末明初画家王绂所绘的《燕京八景图》。
▲ 金台夕照(纸本墨笔) 王绂
金代明昌年间,金章宗完颜璟选定燕京八处风光名胜定为燕京八景,即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阴、蓟门飞雨、西山积雪、卢沟晓月和金台夕照。历金、元、明、清四代,吟咏作画、诗篇不绝,如今我们能看到最早描写“燕京八景”的诗篇是元代冯子振的《鹦鹉曲·燕南八家》,而最早的画作便是这幅王绂的《燕京八景图》。
王绂,字孟端,江苏无锡人。据记载,他10岁便能作诗,儿时就是颇有名气的“天才”。明洪武十一年,即公元1378年,15岁的王绂补博士弟子员到京师供职,并潜心于绘画。王绂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元代画家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发展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书画展策展助理孙梦颖指出:“《燕京八景图》墨色淋漓,构图严谨,艺术水准很高,具有鲜明写实特征,应是亲自到过八景实地,并摹写自然真景而成此卷,属具有实景元素的作品。”
提到山水实景绘画,自然少不了对江南山水的描绘。清代画家董邦达的《邓尉香雪图》就是展览中艺术水平极高的一幅画作,该画描绘了邓尉峰峦逶迤,太湖环绕,梅花雪海千顷,十里香风的景致。
邓尉山位于苏州城西50里光福乡,相传汉代太尉邓禹在此隐居,因而得名。此处湖光山色,有方圆近十里梅林,花开如雪,香风不绝,为吴中绝景。康熙年间巡抚宋荦游历此地,题刻“香雪海”三字于崖壁之上,此后其声名大盛,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称。康熙帝六下江南,专程三次到邓尉赏梅,流连忘返;乾隆帝效法先祖,更喜梅花,也曾六至香雪海赏梅,并作有诗歌。
徜徉于天地间,展现心中的山水
明清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转型期,作品在精神意蕴表达、文化内涵呈现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延伸。“文人以山水画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载体,绘出‘徜徉于天地间’的隐逸山水。”罗翔说,山林之乐是幽人隐士的情思寄托,在描绘自然之际,注重云霞、雾气、瀑布、幽谷等表现,凸显画面中山水的旷远悠长,实则追求的是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相参,寓情于景,达到情与景的生发与升华。
在北宋文坛领袖苏轼完成他的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与赤壁有关的画作便层出不穷,赤壁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历代艺术家心目中的文化象征与精神寄托。如金代武元直的《赤壁图》、明代仇英的《赤壁图》、明代黄道周的《赤壁泛舟图》等。展览中,有一幅明代画家郭纯的《赤壁泛舟图轴》,描绘的就是苏轼游赤壁的故事。
据罗翔介绍,郭纯是明初宫廷画家,擅用“大小李”(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之法作金碧山水,曾得明成祖赏识,赞其“谨厚淳朴,无矫伪”。此轴绘一扁舟泛于江上,舟上有6人,似描绘东坡游赤壁的故事。山石以青绿着色,近景树木似北宋李成、郭熙画派的蟹爪枝画法。画中奇峰危崖耸立,崖下近树数株,湖水深沉幽静,崖上松柏葱郁。连绵山峦间楼阁掩映,一江两岸式的辽远构图尽显清旷之意。罗翔表示:“此画构图新颖,浓淡相称,富于变化,为郭纯金碧山水之佳作。”
能将“心中的山水”表达得最具哲学意味的无疑是“清初四王”,“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四人画风接近,雄踞画坛。他们既倡导法古,又不泥古,把前辈名家的技法融会贯通,形成各自的笔墨风格。他们将古人画中的景物搬前挪后,将古人山水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对于后世影响颇深。
▲ 溪山深秀图轴(纸本设色) 王鉴
展览中,王鉴的《溪山深秀图轴》便师法元代吴镇。远景崇山峻岭,峰峦跌宕,云气蒸腾;中部沟壑纵横,丛木繁密,古刹隐现;近处清流蜿蜒,屋舍俨然,高士幽居。全图取景并用“平远”“高远”“深远”之法,山石多饰以“披麻皴”,体现出王鉴出入宋元的深厚功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罗翔坦言,衷心希望广大观众能够通过本次展览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书画的永恒与流变之美,感受中华艺术的源远流长与精彩深厚。
2023年6月11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 虚实相生、动静相成的明清山水之旅 》
↓ ↓ ↓ ↓ ↓ ↓ ↓ ↓ ↓
责编:陈晓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