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弹棉花老汉,潜伏东陵10来年,自制钥匙,差点把皇陵搬空
不过和封建王朝一样,无论多么豪华的陵墓都躲不过时间的侵蚀和盗贼的破坏,而目前我国保存规模最大的皇陵——清东陵也不例外。
这个保存最完整只是相对而言,和所有古墓一样,其内陪葬的海量珠宝文物,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在承平时期,或许还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对皇陵下手,不过一旦社会秩序混乱,东陵就遭到了多次盗墓,里面的陪葬品早已十不存一。
关于东陵最著名地盗墓案,想必大家都听说过,那就是被称为“民国最大盗墓案”的孙殿英搜刮乾隆和慈溪墓。
由于孙殿英本身是民国时期地一个重要军阀、再加上当时清帝退位不过十几年,就被挖了祖坟,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对此事的记载也更多,因此大家更为熟悉。
但实际上,东陵共葬有5位皇帝和4位皇后,更有一百多名皇子、公主、皇妃等,陵寝共计161座,在孙殿英之后,还有一起对东陵破坏更严重地盗墓案,几乎将剩下陵寝全部搜刮干净。
这起盗墓案的组织者,为了等到一个完美机会,顺利实施盗墓,不惜在东陵附近潜居十年,平时以“弹棉花”为掩护,暗中考察地形、研究方案,最终纠集一百多人进行盗墓。而说起来,这起盗案与孙殿英也脱不了干系。
1928年,北伐大军进入河北,时任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奉命率部清剿土匪,其中有一伙人,是从奉军中叛逃的马福田部。面对革命军的讨伐,为了继续享乐,马福田和参谋王绍义商量重操旧业,准备对东陵实施盗墓。
结果计划还没开始,就遭到了孙殿英的围剿,一伙人死的死、散的散,王绍义侥幸逃脱,在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隐姓埋名、苟且偷生。
当他还在犹豫是继续逃跑还是留在当地老老实实生活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孙殿英发动部队对东陵里的金银财宝进行了搜刮,而且还没受到任何处罚。
王绍义心动了,富贵险中求,他决定暂时留下来,找机会到东陵中偷点东西、卖一笔钱后,才换个地方潇洒,可能当时他也没想到,这一留就是十几年。
王绍义是个心机深重的人,他虽然以弹棉花为业,当却从不与村民们过多交往,防止暴露身份,不过对于几名“守陵人”,他却异常热情,经常主动请他们吃饭喝酒,关系处得十分亲密,而也通过在聊天中有意识地引导,王绍义对东陵的布局变得了如指掌。
不过随着日寇全面侵华,河北局势大乱,当时就连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刚别说进行盗墓了,这事就一直被王绍义放在心底,继续等待机会。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王绍义才开始筹划具体实施方式,而这时距他潜伏于此,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当时国民党对村镇这一级的统治,已经力不从心,很多职能部门都形同虚设,其中就包括东陵地主管部门。
王绍义知道虽然机会来了,但仅凭自己一个人,拿不了多少东西,于是他在将守陵人拉入这个计划之余,又联系上了以前地一些“老伙计”,再加上他们各自呼朋唤友,一时之间,在东陵附近就聚集了一百多个垂涎欲滴的盗墓者。
他们中有土匪、有军人、还有建墓室的工人和附近百姓,甚至还有一个叫张尽忠的我军败类,这些人受财富的诱惑,开始对东陵进行盗窃。
当初孙殿英进入东陵靠的是爆炸,但王绍义等人自然不敢这么大张旗鼓,不过由于与守陵人勾搭在了一起,他早就准备好一把特制钥匙,可以打开东的墓门。
这场盗墓案足足持续了3天时间,一百多人分批将能找到的一百五十多座陵寝,搜刮地一干二净,整个东陵为之一空。由于财物实在太多,在最后清点分赃时,还是被附近村民发现,并进行上报。
面对又一起东陵盗案,当地政府也不敢置之不顾,派出警察进行搜捕,于第二年逮捕了张尽忠,还曾利用此人身份,对我军进行污蔑,但并没有得逞。而最大的主犯王绍义,直到1951年,才被新中国公安部门抓捕归案,于当年对其进行枪决。
这起盗墓案虽然不如孙殿英盗墓案有名,但显然造成的损失更大,我国很多珍贵的文物就此失落,甚至流落国外,实在令人悲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