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罗刹海市》被过度解读? 对号入座者越多说明讽刺意义越大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小说《罗刹海市》,是一篇愤世嫉俗的文章,描写的是一个以丑为美,美丑颠倒,荒诞的世界。在科举制度下,蒲松龄怀才不遇,这样描写作品是有某种隐喻,用意显然是有讽刺社会。
有人认为,刀郎沉寂多年后推出的这一首新歌,歌词有点晦涩难懂,蕴含深刻,没一定的文化水平还看不懂。刀郎之所以创作这首歌,可能是借此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进行嘲讽。但是有人说什么这是在评论歌坛往事,就有点是过度解读了。或许真正能懂这首歌的,只有作者自己。
一位教授认为,刀郎通过流行歌曲成功演绎了古代小说名著,这是值得肯定和有意义的。他支持这种创新,并希望它能够成为对社会丑恶现象的讽刺。关于这首歌曲是否有针对性,存在不同的看法。能对号入座者,说明他就是小说和歌曲中讽刺的人,对号入座的人越多,说明讽刺的意义越大。
有网友表示,刀哥这歌词写的真绝,似锯,能伐松;似箭,能射鹰;似斧,能劈峰;似刀,能宰羊。教授说的对,这么高水平,这么的文雅作品,怎么会只是关照几个人呢,肯定是胸怀天下的,是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
有人称,四人聆听《罗刹海市》后,那又鸟听完道:就这样被你《征服》;马户听完唱道:《无所谓》,我无所谓;“丘河”听完唱道:请把我埋在这《夏天里》;这三人唱完,公公点评:“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有网友称,刀郎的这首歌,写得好,唱得妙!讽刺了中国流行乐圈的恶霸,揭露了乐坛与足坛一样的黑幕。不要过度解读,人家格局没这么小,人家是针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是针对病态社会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