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着力丰富边境线上的“文化粮仓”

发布时间:2023-07-28 15:42:18来源:

▲ 东兴市国门景区里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可书店 宾 阳 摄

诗朗诵、合唱、快闪……近日,广西边城——防城港东兴市,第十三届“我邀明月颂中华”爱国诗词诵读比赛热闹举行。来自全市各镇、各系统的13支代表队围绕“感党恩跟党走”主题,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诵出家国情怀,吟出国门风采。

近几年,在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防城港市建设国门文化带,着力构建边海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服务从“常下乡”向“常在乡”转变,探索推进边境地区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

推进建设国门文化带

4月,在广西各地欢庆“三月三”的日子里,防城区那良镇的高林村也举办了盛大的瑶族阿宝节。在高林村国门文化大院,迎客酒、拦路歌、竹竿舞、打陀螺、瑶族刺绣和长桌宴等极具瑶族特色的活动,以及展示馆里别致的大板瑶民族文化展,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大饱眼福。“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陀螺,堪比锅盖。边境少数民族的风情多姿多彩,新鲜、独特、有趣,令人难忘。”在现场体验打陀螺的山东游客王原说。

防城港市有101公里陆地边境线,分布着59个沿边村落。早在2015年,防城港以距边境线20公里以内的乡镇和行政村为基础,将公共文化服务与非遗传承展示、爱国主义教育、中越民间友好交流等内容结合起来,按照文化综合楼、舞台、书屋、篮球场、健身长廊等“十个一”标准,启动国门文化大院建设工程。同时,在峒中口岸里火通道建成国门文化驿站,为参与边贸活动的中越两国边境民众提供休息、娱乐和阅读的场所。

防城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赵蕾表示,国门文化大院和国门文化驿站,不仅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承载着爱国固边、睦邻友好的社会教育功能,对推进中越边境民众友好往来具有现实意义。

2019年,为加快边境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档升级,防城港市在国门文化大院建设的基础上,将国门文化设施从村拓展到乡镇和城区,实施包括国门文化铸魂爱国、艺术点亮国门、文体惠民睦邻、跨国“村晚”推广和国门文化旅游融合等八大工程,推进建设国门文化带,让国门文化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连网成片。

“在建设国门文化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国门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依托‘百里边关红’‘千里滨海红’‘万里万山红’特色党建带实施国旗耀边陲工程,让国门文化闪耀边陲。”防城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黄洪波说,如今,在防城港的边境村落,随处可见飘扬的五星红旗,那抹亮丽的红色已经成为我国边境人民自信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多渠道丰富精神食粮供给

激情夏日,花正红,果飘香,歌飞扬。防城港生机盎然,城市与红树林交相掩映,人与白鹭和谐共处。被自然生态吸引而来的不仅有白鹭,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北、西北地区的“候鸟人”。在防城港市群艺馆的舞蹈排“候鸟”大厅,“候鸟”文化志愿者正带领着一群“候鸟”翩翩起舞。

“防城港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群艺馆的文化活动就是我的精神食粮,让我感到充实。”来自新疆的陈萍退休前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现在是市群艺馆的戏曲舞蹈老师。

随着越来越多外地文化志愿者的到来,2016年,防城港市群艺馆建立“候鸟”文化志愿者工作站,将有文艺专长和爱好的“候鸟”集结起来,通过有效管理和合理安排,让他们发挥文艺特长,提供志愿服务。工作站为“候鸟”提供排练场地、器材道具和演出活动等服务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才华。如今,“候鸟”文化志愿者队伍已从建立初期的13人发展到162人,不少志愿者持续服务五六年。

为将优质公共文化资源输送到边境基层,防城港市建成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4个县级图书馆为总馆、3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10家自助图书馆为服务点的纵向型图书馆服务体系。支系发达的图书馆网络,有效拓展了全民阅读普及活动的空间。

在十万大山脚下的上思县图书馆,自2018年起打造了阅读品牌活动“大榕树朗读会”,已举办近百场活动,参与者超2万人次。为了将阅读服务送至更边远的地区,上思县图书馆还设立流动服务车,2018年至2022年,流动车开进16所乡村学校,带动基层学生参与朗读活动。

“我们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赵蕾表示,近年来,防城港市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并着眼于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样化发展,进一步丰富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文化粮仓”。

▲ 东兴京族博物馆里的小小讲解员 宾阳 摄

文旅融合拓展服务空间

在中越陆海边境线交汇处,东兴市江平镇竹山村是广西沿边公路零公里起点,常年游人如织。

2020年,竹山村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融合村级试点。以此为契机,在推进遗址保护的同时,竹山村对“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三圣宫”古庙、竹山古街、寇井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开发,并将这些景点与广西沿边公路零起点纪念坛、山海相连地标广场等景点进行串联,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边关国门文化旅游线路。

机构整合后,村里的文化专管员身兼乡村导游员,服务对象和内容实现扩展。“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让家乡走向世界,很自豪。”竹山村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小苏说。

在竹山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防城港市在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推开实施文旅融合项目。“通过整合文旅资源,我们探索推出文化和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双十’标准,打造村级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从当地居民扩展到游客。”赵蕾表示,作为边境旅游城市,防城港不断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也在探索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和空间,助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同时,为加强国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塑造国门文化服务品牌、惠及更多民众,防城港市创新发展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打造了“北港故里”历史文化中心、涂海艺术村、广西那山那海(甘青桂族)非遗体验馆等集休闲旅游、图书阅读、非遗体验、作品展示、文化展览于一体的新型文化阵地。

“防城港多措并举丰富边境线上的‘文化粮仓’,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既可以推进边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也可以发挥边境一线的外宣优势,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熊健厚说。

2023年7月27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