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光的科学家描绘”——以莫奈绘画为例谈印象派绘画

发布时间:2023-07-29 15:12:01来源:
“光的科学家描绘”

——以莫奈绘画为例谈印象派绘画

刘明亮

英国学者罗莎芒德·哈丁称印象派绘画为“光的科学家描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他看来,印象派画家“用科学家可能达到的精确性画出物体的方方面面和各种光线效果”。

显然,哈丁将印象派绘画归于再现,即真实地再现现实物象的光色变化。

印象派绘画到底是再现性绘画(再现,大约等同于普通读者所说的写实,或者说“像”)?还是表现性绘画呢(表现,大约等同于普通读者心中的不“像”,或者如夸张、变形等)?

就绘画发展史及艺术特征看,印象派绘画属于再现的范畴。

主要原因在于,其理念上是再现物象真实的光色变化。“从种种事实来看,印象派绘画还是依临摹之路,不同的是他们模仿的‘光与色’成了造型因素,为此不得不淡化主题的文学性、场景的戏剧性、形体的明晰性”。也正因为如此,罗莎芒德·哈丁才称印象派绘画为“光的科学家描绘”。

当然,还需作进一步分析。虽然将印象派绘画归于再现,但由于其画面效果的呈现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古典绘画形式,其理念为真实再现物象的光和色,但在绘画方法上却具有了一定的表现性要素,如笔触、颜色的厚薄、肌理等等。因此,也可以将其看作创作思路呈现出根本性转向的过渡阶段,即从再现到表现的过渡阶段。

《吉维尼的干草垛》 莫奈

印象派绘画属于再现的范畴,但不同于古典绘画的再现。二者在表现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形体、色彩、色彩的调和方式、光线以及思维等方面的不同。具体看:形体上,古典绘画具有严谨的形体,完整的轮廓线;几乎无笔触;主体与背景分离,背景只起衬托主体作用;表现风格是线性的(描画的、塑形的)而非涂绘的。而印象派绘画则形体相对松散,甚至为强化光色的跳跃感而牺牲物象的轮廓线;有笔触、有肌理;主体与背景融合,背景成为画面的主体部分而非仅起衬托作用;风格上更接近瑞士艺术史家沃尔夫林所说图绘或涂绘的概念(触觉的和视觉的)并具有了某种表现性因素。从色彩和其混合与调和方式看,二者也有很大不同。古典绘画的色彩基本上是固有色的描绘为主,背景色彩主要起衬托作用。而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则是条件色的色彩关系(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讲究色彩的冷暖规律并按色彩关系组织画面、表现物体。从光线的角度看,二者更加不同,古典绘画的光是室内光,倾向于人造光,为形体的表现服务。而印象派绘画的光则是外光,并且成为画面表现的主体,换句话说,光即表现的目的;更进一步说,表现光,实际上即表现色,这体现的是光色一体性。也正因为印象派绘画表现外光,倡导外光写生,才引起了绘画上重大的革命性变化。再者,从创作思维看,二者也有根本性不同。就古典绘画看,是形为主,色为辅的;形体讲究完整性和典型性;表现的是宏大叙事和理想美。而印象派绘画则以光色为主,形为辅;表现形体的自然性,去主题性;表达的是视觉真实美。

就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征,阿恩海姆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印象派画家就是通过把不同色彩瘢迹并置的方式,把他们想要的混合色产生出来的。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由真正的色彩混合而造成的浓度减低现象,而且再现出了空气特有的那种颤动效果,同时还向眼睛揭示出了各种色彩要素组合在一起后所形成的那种复杂的混合。这里的“色彩瘢迹”,主要是绘画的笔触、颜色的凸凹不平等特点,甚至为了表现光色的跳动感,而牺牲了物象的清晰的轮廓线。

如果需要进一步概括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还可用四个特定来描述:特定对象、特定地点、特定时间、特定的光色变化——瞬间性、条件性、真实性。

《坐在柳树下的女人》莫奈

莫奈在画《草垛》系列作品时,曾给杰伏洛瓦写信:“我逐渐明白了,越前进、越想表现自己所追求的瞬间形象,尤其是光的笼罩,到处都显示着同样的光的形象,就越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一论述,恰恰符合我们上文提到的印象派绘画的四个特定。

印象派绘画取得的艺术成就和造成的艺术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印象派的出现,才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因为印象主义绘画中的表现性倾向,恰恰孕育了表现主义绘画中的表现性。

当然,根据资料显示,印象主义式的观察方法,早在我国晋朝时期就已出现,《晋书》中对天空曾有这样的描述:“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

汪涛认为,从“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句,实际是对颜色空间透视的描述,这非常符合西方印象派对颜色的观察方法,即远处之色偏冷,譬如远山往往偏“紫”“蓝”。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从条件色观察方法看,中国实际要远早于西方印象派;另一方面,虽然这种观察方法在中国要早于西方,但中国绘画却未沿此发展,而是转向意境表现,注重主体情感和写意性,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绘画很早就走向了表现性,这大约始于唐代,特别是王维始创文人画开始,当然还可以继续上追,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的墓室壁画。而表现性因素在西方可以说直到印象派才开始出现,表现主义绘画则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发展。这不由得不让我们深感自豪,并由此在绘画创作上增强文化自信。

刘明亮,1972年生,山东新泰人。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济南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