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库》入藏国家书房,“江苏基因”闪耀中国国家版本馆
“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北京城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燕山脚下,“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已落成一年,开馆之初即入藏版本量1600万余册(件)。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注意到,来自江苏的“种子基因”闪耀其中:
国家书房巨型书柜里,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江苏文库》熠熠生辉;文瀚阁文瀚厅,明初编纂于南京的《永乐大典》历劫重光;以“十竹斋”“芥子园”为代表的彩色套印版画,把雕版印刷玩得出了“彩”……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
国家书房收藏全国精品出版物
《江苏文库》在列
走进文华堂,绕过大屏风就是国家书房。四周是15组巨型书柜,通高9米,宏伟壮观。
抬头看,星汉灿烂、深邃浩渺:顶部中央藻井内的穹顶是一幅宋代石刻天文图,图上标注着古人观测的恒星位置。
站在这儿,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思接千载。
书柜里陈列着近3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走近细看,有各种主题图书,也有全国各地的地方文献等。
△ 国家书房收藏《江苏文库》
在江苏书柜里,《江苏文库》整齐码放在一起,绢面的书脊折射出耀眼的光泽,显得既厚重又夺目。其中包括:
《方志编》的《乾隆江南通志》《江苏备志稿》《江苏省通志稿》等省志;
《书目编》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28册;
《精华编》的《战国策》《淮南子》《文心雕龙》《世说新语》《范成大笔记六种》《天下郡国利病书》《清嘉录》《扬州画舫录》《封神演义》《浮生六记》等传世经典名著;
《研究编》的《江苏风俗史》《江苏思想史》等专门史系列,苏州、无锡等地方文化史系列,刘半农、翁同龢、叶圣陶、丁文江、吴敬梓、吴梅等历代文化名人传系列。
△ 《江苏文库》方志、书目、精华编部分图书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自2016年启动,计划用10年时间,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
《江苏文库》由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史料编、方志编、研究编等六编部分组成,截至2022年底已出版1002册。国家书房江苏书柜里收藏、展示的,是其中一部分。
文瀚阁“C位出道”
《永乐大典》“生”于南京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最靠近后山的位置,五层的文瀚阁是整个院落里最高的建筑。
△ 文瀚阁文瀚厅
文瀚阁文瀚厅25组红木书柜里,1600函采用传统装帧工艺的中华古籍出版物蔚为大观。
《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这些都是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鸿篇巨制,在这里以仿真影印本、精选古籍影印本、原雕版刷印本等形式集中展示。
△ 文瀚阁文瀚厅“C位”展示《永乐大典》影印本
“文瀚厅”牌匾正下方的书柜里,厚厚摞起的《永乐大典》影印本令人叹为观止。
这套“身世飘零”的典籍,如今存世稀少,堪称“一纸千金”。而采用现代影印技术复制的仿真本,使之得以化身千百。
“庶几因韵以考字,因字以求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永乐大典》共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是我国体量最大的一部类书。
它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七八千余种典籍,被称为“万书之书”“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这套大型百科全书自从诞生之初,就自带“江苏基因”。“庚”字韵“京”字册的首页内容,就是历代典籍中关于南京的记载。明初定都南京,《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编纂的,成书后藏于南京文渊阁内。
江苏武进人陈济以布衣身份任都总裁,是制定《永乐大典》凡例的重要人物之一,因为博学被称为“两脚书橱”。
可惜,“出生”于江苏的永乐正本下落成谜,流传下来的是嘉靖年间抄写的副本。
嘉靖副本也是命运多舛,历经了不断流散、散佚的过程,现在仅余400多册及部分零叶存世,总数不到原书4%,散落在世界各地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
“十竹斋”“芥子园”:
江苏彩色套印影响世界
在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版本工艺专题展,都可以看到十竹斋笺谱、芥子园画传的身影。
△ 《十竹斋笺谱》
在三四百年前的南京,一批“出版人”玩转彩色套印,影响了全国甚至世界。
彩色套印版画,代表了中国雕版印刷的最高技艺。
△ 《十竹斋笺谱》
笺纸是文人雅士的最爱,明末印刷术发展到鼎盛,笺纸制作也越来越讲究。
天启年间,20岁左右的胡正言来到南京,从此在这里生活了70年。他既会画画,又会刊刻、印刷,他刻印的《十竹斋笺谱》名气非常大。他还将饾版和拱花技法完美结合在一起,相当于立体三维彩色套印。
△ 《芥子园画传》
“十竹斋”之后,在书画出版领域,有一个人在南京延续和发展了这种“缤纷”的美。
这个人叫李渔。他在南京建了一座园子,叫“芥子园”。园子的名字,也成了他家出版物的品牌标识。
《芥子园画传》是学画必备的入门书,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国画名家都曾把它作为学习的范本,传至日本还影响了浮世绘艺术。
△ 《十竹斋笺谱》彩笺饾版样板在版本工艺展展出
如今,南京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这项“绝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国家版本馆的版本工艺专题展,展出了当代复刻的饾版样板。
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陈书》等
5种古籍赴展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里,一批由南京图书馆等单位借展的古籍正在展出,包括从宋代到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版本:
宋刻元明递修本《陈书》三十六卷、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鲍氏国策》十卷、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吴万化刻本《宝古堂重修考古图》十卷(存一至四)、清道光敷文阁刻本《天下郡国利病书》、民国紫江朱氏精刻彩印本《营造法式》。
△ 宋刻元明递修本《陈书》 南京图书馆供图
《陈书》属于“二十四史”之一,是唐代姚思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一共三十六卷,记载了南朝陈朝的历史。此次借展的宋刻本,历经元、明两代递修,全书整体无明显破损,品相较好,能代表宋刻的风格。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宋刻本古籍存世量少,因此尤为珍贵。
△ 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鲍氏国策》 南京图书馆供图
《鲍氏国策》是南宋时期鲍彪编撰的《战国策》新注本,在前代高诱、曾巩注补《战国策》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内容和次第,一共十卷。此次借展的版本是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书品较好,全国所藏很少。
明嘉靖时期,刻书兴起复古浪潮。龚雷的刻本是“影印”了宋刻本,几乎如实反映宋本风貌。
扬州漆器屏风搭配巨型红木书柜
主打中式画风
在国家书房,与巨型红木书柜相得益彰的是一面漆器屏风。
画面中,松柏枝干遒劲,成群结队的仙鹤绕树三匝,或飞舞,或栖息。这面屏风是江苏扬州漆器厂采用雕漆剔红工艺制作的,长7.8米,高3.1米。
漆器屏风,自古就是点缀文人书房的雅致陈设。而江苏扬州的漆器,更是久负盛名。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卷》记载:扬州是漆器使用与制作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汉代,扬州的经济文化出现第一个繁盛期,扬州漆器随之兴起。在此后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地域特色。到了明清,扬州已是中国漆器生产制作的重镇,涌现出许多名匠大师,其平磨螺钿与雕漆嵌玉成为扬州漆器的两大名品。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手工艺史》记载:扬州老城至今留有明代“漆货巷”“螺甸巷”“大描金巷”“小描金巷”“南矢巷”“北矢巷”等漆器作坊所在街道的遗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