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重庆涪陵白鹤梁水文遗产:千年长江文脉活在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3-09-28 14:49:55来源:
在长江涪陵江段,横亘着一道1600米的石梁。从唐代广德年间至今,这道石梁见证、记录1200年间人来人往的故事,世世代代,赓续绵延,遗存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成为长江文明的标志性符号,这道石梁便坐落于有“世界榨菜原乡”之称的重庆市涪陵区,现已建成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博物馆。

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博物馆

▲ 白鹤梁题刻

▲ 白鹤梁水下题刻

白鹤梁题刻是长江三峡地区枯水石刻群的典型代表,梁上汇集了历代数百位文人的珍贵墨宝,这道天然石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与江岸基本平行,斜度约15度,常年淹没在江水之中,只在冬春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外景

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但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白鹤梁题刻将同三峡库区众多的水文石刻一起永远沉没于江底。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围绕白鹤梁题刻的保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0年时间里,在众多方案中形成了双层壳式方案、蜂巢拱顶壳方案、高围堰方案、隔流隧道方案、就地保存异地陈展方案、白鹤梁楼方案、无压容器方案7个比较成熟的方案,提交最终审定。最后政府部门以守住文脉血脉的巨大决心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选择了原址原貌保护与展示的思路,采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先生提出的“无压容器”原理,实施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建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的“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类博物馆”,原址原貌原环境保护展示了白鹤梁题刻,诞生了馆藏文物位于长江水下40米的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2009年荣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2015年白鹤梁原址水下保护工程荣获FIDIC(菲迪克)国际工程项目优胜奖,极大展示着中国智慧。全国文博系统首例的深水照明系统“白鹤梁题刻保护体灯光改造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19年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

走向世界的长江明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中国水文遗产的典型代表,白鹤梁题刻以其独特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古题刻承载历史文化、传承灿烂文明,推动着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载体。白鹤梁以申遗为契机,探索全球水文明,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申遗工作稳步推进,2023年,涪陵区政府前往埃及推进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河水尺联合申遗工作。

2018年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加荷兰第二届全球水博物馆网络国际研讨会、武汉全球“大河对话”国际论坛,正式加入全球水博物馆网络,成为中国第二个全球水博物馆网络成员单位,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首家。2019年参加西班牙举办的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全球水博物馆年会。此后,受到疫情影响,国际交流不得不暂时停止“面对面”的交流,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没有因此而怠慢,更加积极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活动,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策划各种对外文化交流线上活动。从2018年以来,连续四届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我们渴望的水》活动,由该馆选送的作品《良田》获20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联盟特别提名奖;作品《生命之水》获20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联盟中学组摄影一等奖;作品《白鹤梁》获20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联盟最佳提名奖;《鱼之乐》获20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联盟特别提名奖。2023年《我们渴望的水》优秀作品展览“The Walk Of Water”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举行,作品《良田》参与展出;2023年在第十八届水资源大会上,由中国水利博物馆主办的展览“水让世界更美好”在北京国测会议中心展出,白鹤梁多幅作品参与展览。同时,以白鹤梁题刻为纽带推动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互鉴,高质量做好文化遗产利用传播工作。

为了深入挖掘白鹤梁题刻的价值,从2010年开始,多次举办以白鹤梁水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白鹤梁·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白鹤梁·水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水文化遗产理解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新时代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等线上线下国际会议的举办,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国际知名度,持续探索全球水下文化遗产,深度挖掘白鹤梁题刻价值,探索人类文明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课题,依托学术研讨会形成的学术论文成果160余篇,先后出版了《白鹤梁: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求索集》《巴渝石刻文献两种合校》《白鹤梁题刻——从保护工程到水下博物馆》等书籍。文化的国际交流引来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到访白鹤梁,一探水下博物馆的真貌,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让交流动起来”“让声音传起来”,盘活了文物优势资源。

此外,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奔赴西班牙、荷兰、法国、匈牙利、墨西哥等参加各类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开展境外博物馆、大学、科研、文化机构友好交流活动,接待了来自美国、丹麦、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境外机构的交流考察活动,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有力地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个有温度的市民之家

▲ 开展水下清理作业

完善硬件设施,为观众游览保驾护航。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先后对展陈和配套设施进行提档升级,相继完成了博物馆陈列改造提升工程、周边环境改造优化工程、白鹤梁题刻本体和保护环境监测系统工程、白鹤梁题刻水下交通廊道自动扶梯改造工程及知识图谱、门禁系统更换等项目,进一步保障了文物和游客安全;先后更新安检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水下通风系统、导览标识系统等,完善旅游纪念品售卖处、自助拓片、印章体验项目,使馆内展陈功能更加完善,参观线路更加合理流畅,提升了博物馆参观效果和舒适度。

讲好历史故事,为观众搭建沟通古今的桥梁。讲解员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播者。挖掘历史故事,绘声绘色讲解,将文物的看点凸显,是讲解员的职责所在。由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和参观环境的特殊性,馆内参观推行全程免费讲解,每年免费提供讲解约4500场次,截至目前已讲解约5.6万场次。同时,加强讲解技能专业培训和服务意识强化训练,通过定期晨练、专家授课、技能和素质培训以及参加各类讲解比赛等方式,提升讲解队伍综合素质,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讲解和服务。

干好便民工作,让观众感受一座有温度的博物馆。“国之重在民,民之重在食,而食之足又在乐岁之有余……”,白鹤梁有众多倡导“民本”思想的题刻。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也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致力于服务人民和社会。一方面,在日常开放运行中,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微笑服务、文明服务、站立服务。对待观众坚持人性化服务,设置观众服务咨询台、观众意见簿和观众休憩场所,开展观众服务满意度常态化调查,同时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时刻保持馆内卫生常态化清洁,为观众提供干净整洁的参观环境。一方面免费为观众提供饮用水、常备药品、各种宣传册页和物品寄存,并为特殊群体提供婴儿车、残疾人轮椅、母婴室和其他便利服务,真正做到急游客之所急、解游客之所忧。

开拓创新办展览,让观众感受博物馆里别样的文物。博物馆肩负保护、研究、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全体人民的认同,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白鹤梁题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真实、立体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形象。以白鹤梁题刻为代表的长江水文文化是中国长江的农业智慧,更是全球气候的变迁档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作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结合自身资源特色,以水为媒介,策划多个特色鲜明的展览项目,普及和传播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其中,先后策划“石鱼出水兆丰年·丰收画卷展”“长江史书——新中国70年·我和白鹤梁”“清且涟漪·水与我们的未来”“月涌大江流——中国长江水文化碑刻展”“渴·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世界水遗产”“千秋水文”等展览,用展品讲故事,让文物“活”起来。以“千秋水文”为例,展览定位为水文科普,分为“典籍中的中国古水文”“大地上的中国古水文”“中国近代水文掠影”“中国现代水文的发展”,用一件件展品讲述中国水文的源起与发展,完整呈现从上古时期至现代,中国水文发展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展览期间,为突出展览主题和亮点,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水文化,扩大展览影响力,开展了水文科普系列配套活动。一堂讲座,邀请专家开展《水文科普与水旱灾害防御》知识讲座,增进人们对水文科普知识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了解;一份资料,发放水文科普宣传册页;一处古水文遗址,参观“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感受中国长江的农业智慧,阅览全球气候的变迁档案;一套水文印章,体验以水文为元素制作的印章,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之美;一次拓片体验,青少年体验拓片制作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一场机器人展示,邀请小学生为观众演示人工智能机器人,体验现代黑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互碰撞。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展览项目成绩斐然。其中,“长江史书——新中国70年·我和白鹤梁”“清且涟漪·水与我们的未来”展览分别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2020年度100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以展览促科普教育工作”案例荣获2023年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优秀科普工作案例一等奖;“千秋水文”展览荣获2023年度“典赞·科普重庆”年度科普作品。

千年遗产活在新时代

▲ 2023全国科普日活动

▲ 开展水文科普活动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始终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白鹤梁题刻内核价值,精心设计,提炼亮点和特色,创新打造多个精品文化项目,形成白鹤梁独特文化品牌,让白鹤梁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研学品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整合文化资源优势,搭建起博物馆与学校、机构沟通的平台,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打造“白鹤时鸣”研学课堂。根据不同年龄段开发《捶拓黑白间》《压力潜水舱》《重庆水情》《能源新贵——页岩气》等优秀研学教案。通过挖掘博物馆文化遗产相关性知识,充实博物馆科普研学活动内容。特别是与学校、机构合作,开展《捶拓黑白间》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将碑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片技艺、印章体验文化相结合,实现参观体验、互动项目与研学课堂的融合式发展,增强青少年游学的参与感和趣味性。

“诗意白鹤梁——端午诗会”品牌活动。白鹤梁题刻云集,诗文丰富,延续千年,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先进文化于一体。诗词文化作为白鹤梁题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大特色。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博物馆以此为灵感,打造“诗意白鹤梁——端午诗会”文化品牌活动,通过线下参与、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普及中华优秀诗词文化,其中线上观众超过80万人次。目前已成功举办到第四届。

丰收节民俗活动品牌。白鹤梁自古流传“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千百年来白鹤梁上留存有农耕文明时代最真实的农业生产组织。涪州吏绅仪式性的“观石鱼”是长江上游地区春播春种的动员大会,并且按照三五年一小枯,十年一大枯的周期规律调整农业生产。当地人们围绕鱼出呈祥、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开展庆贺和祈愿丰收的习俗。自唐以来,每年正月前后的长江枯水时节,人们结伴泛舟石梁,踏青游春,观鱼览文,题名记事。2018年,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博物馆以此为契机,打造“石鱼出水兆丰年·白鹤梁·中国农民丰收节”文化品牌活动,将传统习俗移至岸边,大力传承和弘扬以白鹤梁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丰收节品牌活动的成功打造,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与认可,并形成持久影响力。2020年,该品牌活动在涪陵区的大力推动下,形成涪陵区“白鹤梁文化节”品牌活动,延续至今。文化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拓宽白鹤梁文化传播渠道,扩大了白鹤梁文化的影响力。

赓续历史命脉,谱写时代华章。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赋予白鹤梁文化时代感,以节庆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让更多人参与了解白鹤梁题刻的历史与价值,进一步助推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建设成为中国水文博物馆。“白鹤梁”作为长江水文化长廊上的一颗明珠,“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作为三峡文物保护的典范,将来的“中国水文博物馆”也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本文图片均由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提供)

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重庆涪陵白鹤梁水文遗产:千年长江文脉活在新时代》

↓ ↓ ↓ ↓ ↓ ↓ ↓ ↓ ↓

责编:陈陈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