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团扇话月圆 威风凛凛是“兔儿爷”
中秋佳节,各地都有着别具一格的传统民俗活动,除了品尝月饼,人们还会作团扇,期盼花好月圆。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也叫“合欢扇”,传统的团扇扇面一般以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为主,以便点缀绣画。
不同的团扇,不同的制作工艺,相同的都是美好的心意,团圆友善、吉祥如意。
诗意制团扇
团团如月 雅韵流芳
国家级非遗项目制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琴:形状就如天空中的满月,寓意非常好。人们特别是在中秋前后,文人雅士、普通市民都喜欢在上面画画、写诗,相互馈赠。
“好似团圞天上月,握中何处著嫦娥。”(清代女诗人钱蘅生《团扇》)“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宋 苏轼《贺新郞·夏景》)团扇,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秋节到来,在苏州高新区石湖社区,以团扇制作为主题的中秋活动,让人们感受着传统技艺之美。
国家级非遗项目制扇工艺师 金灵:今天创新设计了一个木制团扇,它上面的镂空采取了我们苏州园林的一些窗花的图案,再加上了我们苏州的市花桂花。在这边所做的是一个圆月,主题是我们的一个“花好月圆”的扇子。
苏州市民 钟晓雪:就是不管怎么做,团扇都很漂亮。让我们可以接触到并且传播得更广一点,就是大家可以更多地去了解团扇。
传承400余年
北京"兔儿爷"话民俗
团扇如月,“兔儿爷”威风。
2014年,“兔儿爷”以各异的造型、生动的形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兔儿爷”作为北京中秋佳节的传统民俗之一,也一直延续至今。
以胶泥作原料,用模子翻塑制成坯胎,刷上胶水,上色描金,最后插上耳朵和背旗,一个帅气的“兔儿爷”就完成了。
泥塑(北京兔儿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双彦:北京“兔儿爷”的六大主要特征有金盔、金甲、捣药杵、山形眉、三瓣嘴,身后一杆靠背旗。它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坐骑,比如说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元素当中指的是富贵之意。还有一类就是瑞兽,比如说老虎、狮子、大象、麒麟、梅花鹿等等。
双彦介绍,“兔儿爷”是北京传统手工艺泥塑的一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过去,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为家人祈盼健康平安。
因为“兔儿爷”的人气特别高,所以在北京地区也流传着很多和它相关的谚语,比如说像“兔儿爷”掏耳朵——崴泥,指事情没做好;还有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了,因为“兔儿爷”要年年“请”。这样年年新的“兔儿爷”,您喜欢吗?
八月十五"树中秋"
灯光月色相映生辉
在广东,还有一种有趣的中秋节传统民俗活动,当地称为八月十五“树中秋”,就是把五彩斑斓、各种寓意的灯笼挂在树上,与中秋月色相映生辉,以此庆贺佳节。
这是广州越秀区光孝路一家手工灯笼店,每到中秋,店门口就挂出各种造型的灯笼,绚丽的灯光吸引了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和购买。
手工灯笼的制作看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却需要细致耐心,力度的掌控非常重要,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一个灯笼的制作常常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
手工灯笼店老板娘 彭少英:这是杨桃,这是用玻璃纸做的,这个很娇气,但是它很传统;今年是兔年,我们今年这个兔子是特别搞了几个款的,现在我做这个款是最传统的马拉纸做的款。
传承的不仅是手艺,还有民俗文化。在广东东莞,中秋临近,外婆就会给外孙送去一个灯笼仔,祝愿外孙学业进步、身体强壮。因为这个习俗,石龙镇泗洲村出产的灯笼仔远近闻名,这项制作技艺也被当地列为非遗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