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 | 红色经典 金石永固
观众参观新中国开篇与北京琉璃厂金石文化展 陈璐 摄
手镌新中国开国大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的同古堂创始人张樾丞、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放大实施与镌刻设计的萃文阁创始人魏长青,是这段红色记忆中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运用精彩的篆刻、书法艺术,以金石文化独特的工艺技巧和审美价值,展现了中华民族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仿制) 陈璐 摄
步入北京金石博物馆展厅,一组展品与老照片将历史的细节一一还原。新中国开国大印为方形圆柄铜制印章,印面边长9厘米、章体厚2.5厘米、柄长10.9厘米,背款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第一号”。开国大印为国家一级文物,原件现藏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据介绍,这枚大印为张樾丞和家人亲手制作完成。作为一代篆刻名家,张樾丞以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和赤诚的情怀,在新中国开篇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印在形制上继承传统,最初绘制了4张印样,分别为隶、宋、汉篆、秦篆4种字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文字。为令广大人民更易辨识,毛泽东最终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大印完成后,张樾丞在印的四角留有4个凸起的小柱,等正式启用前,才将4个小柱磨平,名曰“启封”。
1935年张樾丞工作照 北京金石博物馆供图
据考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于1949年10月31日上午镌刻完成并上交启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行政令,都钤印着这枚印章。开国大印的篆刻,不仅诠释了新中国政权的诞生和法律权属的神圣,也让后人铭记住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
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碑基占广场地面3000多平方米,碑高37.94米,由1.7万块坚固美观的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是中国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碑文手稿,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北京金石博物馆供图
周恩来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碑文手稿,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北京金石博物馆供图
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最醒目的部位装嵌着一块巨大花岗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由7块花岗岩石组成,镌刻着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楷书碑文。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在谈及纪念碑设计时说:“将毛泽东同志的题字专门镌刻在特别选凿的长14.7米、宽2.9米、厚约1米的碑心石上,借以强调纪念碑的主题。”碑文的放大实施和镌刻工作由著名书法篆刻家魏长青主持设计,这是两项十分复杂的传统工艺,体现了魏长青精湛的书法篆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魏长青写得一手好颜体字,且擅治印,其所创立的萃文阁,最有名的产品就是他研制的“魏氏八宝印泥”。展厅里,魏长青写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一封信,反映了这位老艺人的人生经历和真情实感:“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负责同志:昨日我赴你处参观展览室和模型碑以后又要一本修建资料,因此才知道我写的汉隶落石刻成,不胜喜悦。我又回忆我用几十年苦工,练习古人刻法与写法,始有今天。我还愿参加献写大碑……若不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用苦心继承劳动人民遗产艺术焉有今天光荣……”
20世纪60年代初魏长青(左三)与萃文阁诸同仁工作照 北京金石博物馆供图
在当时,要将毛泽东和周恩来亲笔题写的手稿镌刻在巨大的纪念碑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毛泽东共题写了两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字,每个字高为8厘米至9厘米,首先要确定的是,选用哪幅题字更符合建碑的审美要求。有关人员经过研究,拟选用两幅中比较完美的字拼成一幅,并请魏长青参加讨论。但魏长青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一个条幅的字体,气韵、笔势是有连贯性的,不能拆开拼用。最后,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尊重魏长青的建议,确定了其中一幅进行镌刻。字体确定后,需要按照碑身尺寸放大成实样。如其中的“永”字,原作高度只有9.9厘米,按照设计要求,这个字应高达2.2米,需要放大20多倍,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字体放大20多倍以后,近距离基本看不清笔法和结构了,只能凭艺术的感觉勾描出字体的基本轮廓线。魏长青接到任务后,反复研究毛泽东的书法特点,精细描绘出放大的字样,然后将描绘出来的字样再缩小20多倍进行还原,与题字原迹进行对照。魏长青描绘的字体与原字体几乎丝毫不差,得到兴建委员会认可与采纳。接着又用打格放大的方式,将周恩来题写的碑文放大成现在的样子。
在将放大后的字样往碑上镌刻时,又出现了难题:因碑心是花岗岩石料,又硬又脆,一錾就崩。为此,魏长青向兴建委员会建议,用胶皮覆盖在碑心石上,将需要錾刻部位的胶皮漏挖下来,形成“阴文”轮廓,再用高压枪把金刚砂喷打到“阴文”字体处,形成一个个边缘整齐的字体,然后以紫铜为胎,采用我国传统的镏金工艺,做成金字镶嵌进去,可保证经年不变色。最终,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字镌刻工作于1955年11月完成。
北京金石博物馆 陈璐 摄
北京金石博物馆筹建于2019年,2023年5月18日正式揭牌开馆,这也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庆云寺首度开门迎客。据北京金石博物馆负责人雷博薇介绍,北京金石博物馆是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方合作共建的博物馆,目前除了“红色经典 金石永固——新中国开篇与北京琉璃厂金石文化展”“张樾丞篆刻作品展”“满汉双文书法展”3个展览外,还有现场拓印体验、数字刻章等参观项目和服务。
源远流长的金石文化中,蕴含和彰显着历史的演变和文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的金石篆刻,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结晶,也承载了中华文明赓续绵延的历史印记,见证着新中国迈向复兴的伟大征程。北京金石博物馆希望通过深度挖掘金石背后的文化积淀,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民族精神,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雷博薇说。
(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化报》2023年10月10日8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