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汉语桥色彩·气韵

发布时间:2023-10-20 15:21:12来源:
冒着热气的涮羊肉遇到来自韩国的“显眼包”,来自越南的“追剧女孩”圆梦光影绰约的“故宫红”,会弹奏古筝的俄罗斯“宝藏男孩”在居庸关长城把诗意揽入胸中……地域、色彩、语言在这里融汇,一场充满可能性的旅程——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三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在十月的北京正式开启。

“北京”、“长城”、“烤鸭”、“故宫”……一个个方块字,在这趟旅程里被绘上了颜色、散发出香气,在北京最美好的秋季,来自全球近百个国家的110名青少年心中那个名为“中国”的记忆宝盒里,悄悄放下了几颗颜色各异的璀璨宝石。

【故宫红·庄重典雅之色】


 

《礼记》里写到“楹,天子丹”。这种介于红色与橙色之间的朱红色,就像天上太阳,吉祥尊贵,象征着平安、喜庆、祥瑞。

来自阿根廷的李沁瑶因为一身红色的汉服成为了故宫里被争相合影的“NPC”,李沁瑶说,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自己总喜欢笑,“瑶”意为美好,寓意是“拥有沁人心脾笑容的美好女子”。


 

红色是李沁瑶最喜欢的颜色,她穿梭在故宫朱红色的宫墙、雅红色的明柱和金漆装饰的红色门窗之间,在她的家乡阿根廷,红色往往意味着热情、活力,但故宫的红让她感觉到庄重、沉静、典雅和秩序。


 

“凡尔赛宫是金色,故宫是带着大地气息的红色,有一种自然的气息。”法国姑娘黄花很喜欢故宫,她好奇故宫御花园里的草木山石、流水闲庭,和法国凡尔赛宫里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的园艺设计很不一样。黄花热衷于对比凡尔赛宫里“中国风”的瓷器、漆器、茶具和故宫里法国传教士带来的科学仪器,她觉得历史很有趣,而两座宫殿里的许多细节都见证着中法两国的关系源远流长。


 

黄花在故宫拍摄照片

“就在这里,太和殿,乾隆给娴妃册封了妃位。”来自越南的黎月琼是一个中国古装剧超级粉丝,她最喜欢《如懿传》,虽然是第一次来故宫,但黎月琼迅速把剧里的经典场景对应到了现实。因为追剧,黎月琼在六年前开始学习中文,进而被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吸引,故宫,是她心目里特别有“中国味道”的地方。今年17岁的黎月琼在故宫许下一个小小心愿,希望明年的秋天,她能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带着父母再来北京,感受故宫。


 

黎月琼在故宫太和殿前打卡

【长城灰·古朴沉静之色】


 

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民居的灰色,是北京城传统建筑景观中的重要的标志色。

如果色彩会说话,那青灰色的长城让“汉语桥”的选手们听到了什么呢?

“长城很酷,青灰色有一种很古老的感觉!”来自俄罗斯的丹尼尔觉得,学中文很“酷”,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很“酷”,鲁迅的文章很“酷”,通过“汉语桥”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把更多有魅力的中国文化带给家乡的小伙伴也很“酷”。这一次来中国之前,丹尼尔还给自己列下了一个购书计划,他的书单里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老舍的《骆驼祥子》和陀斯托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中文版。

在长城,丹尼尔拍下了一张“居庸叠翠”的照片,他说这是他新学到的中文词汇。“居庸叠翠”作为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正是他眼前居庸关长城山脉层叠,翠嶂如屏,长城蜿蜒其间的景色。


 

丹尼尔在长城拍摄下燕京八景中“居庸叠翠”的景色

16岁的马俊杰是一个有英雄梦想的男孩,他的名字来源于《水浒传》里那些英俊潇洒的人间豪杰。出生匈牙利的马俊杰,家乡最高的山海拔大概只有一千多米,爬上居庸关长城,看到绵延的群山,马俊杰学会了两个新词“雄伟”、“壮观”。


 

马俊杰拍下的居庸关长城

马俊杰把拍下的照片发给了远在匈牙利的家人,他的家人都是“中国迷”,他说“中文学习”是父母送给他和两个哥哥最特别的礼物。

沿着青灰色的长城行走在北京的秋色里,马俊杰说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诗人是徐志摩,因为徐志摩让很多中国人知道了“康桥”,曾在第二十三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上获奖的马俊杰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大地上那些美丽的地方。


 

【国际蓝·开放交流之色】

在古老的东方文化里,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象征,在21世纪的今天,蓝色也代表着博大的胸怀、超群的智慧和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我不要瘦,我要大口吃肉!”是韩国男孩李哲圭的人生信条,5G冲浪的他不仅深入研究并熟练使用“躺平”、“内卷”、“666”这些互联网词汇,更是立志要做这次“汉语桥大赛”的“显眼包”。在第一站北京,李哲圭就和东来顺的掐丝铜胎景泰蓝锅“撞衫”了。


 

和北京掐丝铜胎景泰蓝撞衫的韩国选手李哲圭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从阿拉伯舶来的掐丝珐琅来到北京,演变成今天的景泰蓝工艺,吸引了许多如李哲圭一样的外国友人,文化的交流和传递就在小小的器皿间,和对美的共同追求里,在古老的驼铃和现代的浪潮里流淌出时代的纹理。

“十年前我是作为学生来到中国,今年我是陪我的学生来中国参加比赛,现在的北京比起十年前我来的时候,感觉多了很多绿色,天也更蓝了。”塞度是17岁男孩莫南的中文老师,十年前,塞度受益于“一带一路”的相关扶持项目,曾到西南林业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学习四年。十年间,塞度感受到中非之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他出发来中国时,马里由中国援建的太阳能示范村项目刚刚通过竣工验收,他到达中国后,正值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塞度觉得很幸运,自己见证了“一带一路”的十周年。


 

左上:塞度在长城留影

左下:莫南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拍摄中国建筑模型

右:塞度和莫南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和马里的国旗合影

作为一名非洲马里的中文老师,塞度希望更多的非洲孩子能像自己一样,受益于更多的政策,学好中文,了解中国的文化,获取更多知识,在持续的交往和交流里,织就新时代“丝绸之路”的璀璨华章。

红色、灰色、蓝色……来自近百个国家的中学生选手从北京开始认识中国,作为元明清三代首都,北京是中国文脉之汇——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东及南部海洋文化的交汇之地,也是“中国味道”最为凝萃的地方。感受气韵,拥抱多元。下一站,选手们将来到云南大理,我们期待他们的这段旅程在云南再增添上更多美好的色彩。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