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热门7篇)

发布时间:2024-03-25 16:46:28来源: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第1篇

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均分是分,不算理想。本次考试,试卷是由市教研室提供的,涵盖了上半学期的全部知识,有力地考察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一张较好的试卷。

通过对卷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上一阶段教学中的得失,现分析如下。 肯定的方面。基础知识大部分掌握较好,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对物理学中的人文历史有正确的了解;物理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较好。分析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强抓基础及非常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密不可分。

存在的问题。从卷面得分率最低的18题可看出,学生在对物理中单位换算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再从得分率相对低一点的第7、9、13、16、25分析,这几题的得分率在左右,而这几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或正确”,学生失分,说明对一些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理解不透彻的问题;物理计算题向来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我所带班级学生没有出现放弃解题的情况,失分主要是不能准确的运用物理学科特有的解答过程进行解答,突出表现在有原始公式即有依据但没有变形公式,个别人仍用小学的算术题的形式解答,由于缺少说理依据而失分;最后的探究题,又再次暴露出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的不足,有不少同学意思差不多,但表述很不严密,前言不搭后语,还有不能正确的审题,最后要求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而学生没搞清“测量量”的意义,把计算整理的量即过程量代入,导致失分。总体分析下来,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两点:1、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理解偏差。2、科学的表述能力欠缺,导致表述质量不高。

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接下来将在下面几个方面改进。

1、在强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适时改变方法,加强相近知识之间的辨析,并通过一些测试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2、规范语言表述。通过教师课堂师范,在学生口头回答,作业书面表达等各个环节,加强训练。

3、继续加强物理科学方法的渗透。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第2篇

1、电功率(P):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用电器在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

2、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1kw=103w

3、计算电功率公式:(P=U/I式中单位P瓦(w);定义式P=W/ t ( WtU伏(V); I安(A)

4、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5、Kwh的意义: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6、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7、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8、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9、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0、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1、灯泡的亮度由实际电功率决定。当U??U0时,则P?灯很亮,易烧坏:

2、实验电路:

3、实验步骤:

1)、画出实验电路图;2)、连接电路(同测小灯泡电阻)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观察灯泡发光情况;4)、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倍,观察灯泡的亮度,测出它的功率;5)、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约倍),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测出它的功率。

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实验时,电源电压要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的现象。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I安(A);R欧(t秒。)

4、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Q=UIt;Q=U2t/R。 5、电热的利用:加热(电饭锅、电熨斗) 发热体由电阻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6、电热的防止:温度过高,损坏电器、引起火灾(散热窗、散热片、散热风扇)

7、在串联电路中I1∶I2=1:1,其它的分配都与电阻成正比,即U1:U2=R1:R2,

P1:P2= R1:R2, Q1:Q2= R1:R2, W1:W2= R1:R2,

在并联电路中除U1:U2=1:1,其它所有的分配都与电阻成反比。即I1∶I2=R2:R1

P1:P2= R2:R1 Q1:Q2=R2:R1 W1:W2= R2:R1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第3篇

本学期继续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定课程计划,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为契机,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进一步转变,继续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向纵深发展。

一、常规落实

本学期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认真研究新课程的要求,充分备课,抓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上课要“实”,上课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到最合适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力求没节课都成为精品课。作业要“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知何时的作业,时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本人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的道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的重大举措,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二、教研工作

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可看出,尽管知识和技能的难度降低,但增加了过程和方法;从命题导向也可看出,纯知识的考查在减少,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增加。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把它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分析,联系本校学生的学情,确定大致统一的教案和学案,注重从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练习完成情况的集中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我校初中物理教学的总体质量。

三、教学常规

1、探究活动的组织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内容,明确某个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探究技能,适当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然后逐步深入,最终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经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何时介入,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提供怎样的信息等,但不能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2、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内容,明确某个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探究技能,适当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然后逐步深入,最终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经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何时介入,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提供怎样的信息等,但不能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3、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内容,明确某个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探究技能,适当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然后逐步深入,最终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经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何时介入,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提供怎样的信息等,但不能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四、采取的措施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第4篇

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叫做帕斯卡,记作Pa。1Pa=1N/m2。(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4、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5、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6、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p=ρghρ指密度,单位kg/m3,g=,h指深度,单位:m,压强单位(Pa)注意:h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距离。

7、连通器:

1、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2、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8、连通器的原理: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9、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10、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

(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

(2)液体静止。

11、像液体一样,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具有液体压强的特点。

12、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实验是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做出的,托里拆利实验也证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5Pa,即P0=×105Pa.

它大约相当于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1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13、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14、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内部气体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时,内部气体压强就减小。

15、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大约10m高的水柱,所以抽水机的抽水高度(吸水扬程)只有10m左右,即抽水机离开水源的高度只能在10m左右,再高,水是抽不上去的。

16、离心式水泵实际扬程分吸水和压水扬程两个部分,吸水扬程是由大气压差决定的,压水扬程是由水离开叶轮片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决定的。

17、使用离心式水泵,启动前如不先往泵壳里灌满水,水泵能抽上水来吗?

答:不能,如果启动前不灌满水,泵壳里就会有空气,泵内与泵外的气压相等泵外的大气压就无法把水压入管内,这样是抽不上水的。

18、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液体。

浸在指漂浮或全部浸没。

19、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0、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22、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F浮>G时上浮,F浮=G时悬浮,F浮<G时下沉。

23、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钢铁的密度比水大,有它制成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以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2)潜水艇:由于潜水艇中两侧有水箱,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储水量来改变潜水艇自身的重力,从而使它下沉、悬浮或上浮。

(3)气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小很多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空气对他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所以气球可以升入高空。

(4)飞艇、热气球:里面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热空气比气球外的空气密度小,他们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能升入高空。

(5)密度计: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密度越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大。

※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刻度变大,刻度不均匀,且刻度无单位。

读法:例:液面与刻度对齐时,表示被测液体的密度是×103kg/m3.

24、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5、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飞机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举力。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第5篇

(一)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物理天平进行称量之前,指针应指在刻度中央。若指针偏在标尺左侧,将横梁左端螺丝向左调,或将横梁右端螺丝向左调,均能使指针回到标尺中央。当指针向右偏时,横梁螺丝(不论左端或右端的螺丝)应向右调,横梁螺丝调节方向可概括为:

左偏左调,或者左—左,

右偏右调,或者右—右。

托盘天平的指针在横梁上方,故横梁螺丝的调节方向跟物理天平相反。只要熟记物理天平的口诀,联想记忆托盘天平螺丝要反调,就不会混淆了。

(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滑动变阻器分上下两层,上层钢杆和下层电阻丝各有两个接线柱,为了变阻,使用时应上下各用一个接线柱。可简记为:

一上一下,各用一个。

根据这一接法,连接实物时就不必拘泥于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向,从而选择短距离,避免交叉的布线方式。

(三)连接电路的入门方法

连接含有并联电路的回路时,可先只连接并联导体中的一个导体,伏特表也暂不接入电路,即首先连接一个串联回路,然后再把并联的导体和伏特表接入电路,这种入门的方法叫

先串后并。

这样做,对初学者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防止读错数据的一种方法

物理量具的刻度方向不尽相同。量筒和温度计的上刻度值比下刻度值大,而弹簧和比重计则相反。再如安培表,每小格刻度值是安培。当指针指在没有标值的地方时,粗心的同学常会读错数据。为防止读错,可以记住这样一个口诀:

匀中助读。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第6篇

一、压强

压强:(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1900px。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四、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典型例题

例1、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酒精的容器,如图3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强_______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强;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力______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力;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强______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力。

例2、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

B.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后,要磨一磨;

C.火车铁轨不直接铺在路面上,而铺在一根根枕木上;

D.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第7篇

物理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

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

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水银gh=×103kg/m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责编: 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