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胞胎同考688分,高分秘籍曝光
真正优秀的父母,从不妄自给孩子提要求,而是懂得负责、用心陪伴、以身作则,做合格的引路人。
作者 | 土豆妈
这几天,高考陆续放榜。
十年寒窗苦读,莘莘学子终于品尝到了甘甜的果实。
湖南长沙一对双胞胎兄弟的查分视频也在网上走红。
兄弟俩一个叫申致,一个叫申泽,两人不仅长得一模一样,还是同班同级,就连高考总分也都一致,都是688分。
除了成绩斐然,兄弟俩的性格看起来也是阳光而自信,面对采访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有人说,高考不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
细心观察他们的成长路径后,我们会发现:
每一个金光闪闪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苦心栽培。
负责是标配:
没有一个孩子,能在放养中成才
很多学霸的父母,嘴上常常会有一句口头禅:“我们没怎么管孩子。”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位教龄十几年的老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孩子的“潜规则”:
那些嘴上说着没管孩子、全靠孩子自觉的父母,往往从小就引导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帮孩子养成独立自理的习惯,上学后孩子上什么课、带什么书、交什么作业,自然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帮孩子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孩子时间意识强,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自然能做到心中有数;
帮孩子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孩子自然喜欢读书,爱去图书馆、爱逛书店......
这些父母之所以看起来不唠叨不催促,是因为早在孩子小时候,他们就牺牲了无数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耐心教导、严格监督,帮孩子养成了好习惯。
这些好习惯如同孩子的资本,一旦养成便可以享受一辈子的利息。
就像申致和申泽的父母,早早就开始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自学的习惯。
当孩子问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时,他们从来都是认真回答,绝不敷衍了事。
每隔一段时间,他们还会专门准备一些练习册,让孩子自由安排,互相批阅,一起讨论答案。
真正优秀的父母,从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始于家庭,成于学校,终于社会。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越负责,孩子越出色。
今年备受瞩目的江西学霸杨一鸣,总分726分,其中语文132分,英语144分,其余数学、理综皆是满分。
在谈到教育心得时,他的妈妈也说:
其实对孩子的成绩从来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是从小格外注重习惯的培养。
在父母的用心栽培下,杨一鸣喜欢阅读,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
平日里也细心专注,基础非常扎实。
若没有父母往日的严格督促,就没有如今他的“一鸣惊人”。
那些学霸的父母,不会紧盯孩子的作业和分数,却会从小挖掘孩子的兴趣,纠正孩子的习惯,监督孩子的自律,对孩子负责到底。
一个撒手不管、不负责任的父母,自然养不出出类拔萃的孩子。
若是一味偷懒,不管不问,把孩子扔给老人,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最后葬送的就是孩子的一辈子。
陪伴是高配:
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的角色
申致和申泽的妈妈,在采访中还着重强调了“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平日里,夫妻两人工作特别忙,但他们还是会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孩子左右。
他们细心地观察到,孩子心思非常敏感,需要父母格外用心。
所以他们竭尽所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之间保持好的亲子关系。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心无旁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前不久,安徽学子丁卓立在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中夺得金牌,入选了国家集训队,被保送到了北大。
当被问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丁卓立不假思索地提到了父母。
他心里特别感激,因为父母对他的教育一直都是陪伴式的。
一开始,他的物理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幸好父母一直陪着他、引导他,哪怕他学习到很晚,父母也会等着他。
正是父母日复一日的陪伴,才让他有勇气一往无前,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作家饶雪莉曾说: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陪伴。”
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若在该陪伴的时候缺席,只会给孩子的未来埋下种种隐患。
一位父亲曾经在网络上求助:
初三的女儿,正直升学的关键期,可女儿却不服管教,和老师抬杠,跟着同学逃课、上网,他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都无济于事。
直到有一次,两人矛盾爆发,女儿情急之下开始控诉父亲过去的种种不是:
“你们一门心思只想着赚钱,一个月也见不到几回......
家长会,别的同学爸爸妈妈都来了,你们来过几次?
小时候,题目不会做,你们只知道打击我,有真正教过我一次吗?
和同学闹矛盾了,你们只说自己忙,还嫌我事多。
我也努力过,好不容易成绩有了提升,可你们看不到,也听不到,那我还学习干嘛?
你们真的关心过我吗?赚钱真的比我还重要吗?”
那一刻,这位父亲哑口无言。
没有非挣不可的票子,只有瞬间长大的孩子。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父母的角色都无人能替。
生命之初的怀抱和回应,幼年阶段的关爱和引导,少年时期的肯定和支持,这些都是孩子安全感、幸福感和自信心的来源。
别再借口工作忙了,金山银山都抵不过给孩子陪伴;
也别再抱怨陪孩子累了,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
我们今天的用心和付出,都会汇聚成孩子明天逆风翻盘的底气。
榜样是顶配:
身教,才是最高层次的教育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从来都不是一味地逼迫孩子,而是先在自己身上使劲,用身教带动孩子前行。
申致和申泽的父母也不例外,尤其是爸爸。
爸爸只要有空,就会跟着他们一起学习和做题。
兄弟两做奥数题,爸爸也会以身作则,带着孩子一起讨论。
若是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父子三人便进行“围炉夜谈”,共同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样言传身教的父母不止申爸爸一个。
记得去年湖南衡阳有一家三胞胎,三人全部考上了985重点大学。
为了三个儿子的学习,妈妈硬生生将自己逼成了一位“教育专家”。
日常上班和家务已经很累了,但为了能教育好孩子,妈妈还坚持每天自学,甚至逼着自己考上了教师资格证。
看到妈妈如此积极进取,三兄弟自然也不甘落后,变得自律又上进。
许多父母总是嫌弃自家孩子,羡慕别家孩子,却忽略了,家庭教育其实首先是自我教育。
在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高赞回答:
我妈:你看XX,成绩那么好,你怎么不学学人家?
我:你看XX家父母那么好,你怎么不学学?
我妈:人家父母好,你去给人家当儿子啊,看别人要不要?
我:哦,那你把别人儿子抢来啊,看别人愿不愿意给你当儿子。
父母的修行,是从自身开始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成长的标杆。
董宇辉曾在一次直播中,谈到了父母焦虑孩子成绩的问题。
他说,与其着急和逼迫,倒不如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尊重知识的氛围。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不要进行娱乐活动,不要看手机玩游戏,不要像监工一样时刻盯着孩子。
而是要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同样有价值的事情。
喜欢看书,就拿本书看,喜欢健身,就出去运动。
董宇辉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爸妈从来不会看电视,而是出去干各种活。
出门之前,爸妈就会对他说:
你学习,你要成为优秀的人才;
爸妈出去干活,替家庭分担,我们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家庭。
爸妈虽然文化不高,懂得不多,不能给他学业上的指导,但爸妈身上那股勤奋、踏实、向上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
教育其实就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父母努力,孩子上进;父母垂范,孩子受益。
修炼自己,做好榜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托举。
网上曾流传着一张发人深省的图:
孩子是树,家庭是根。
只有根深了,杆粗壮了,树上的果实才会更加丰盛饱满。
良好的习惯、读书的兴趣、乐观的心态、坚韧的意志、向上的品格......这些是孩子成长必备的“营养”。
需要父母用耐心和细心,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慢慢养成。
只有负责到位、用心陪伴、做好榜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引路人,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