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今日立秋 | 这些节气知识讲给孩子听

发布时间:2023-08-08 17:58:47来源:
今日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都有哪些民间习俗?人们又该注意什么呢?不妨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听。

立秋是一年中的转折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中国古代一般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庆祝丰收,品尝成果

在古代民间,人们通常会在立秋收成之后,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同时,人们也会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因此,在立秋这天,也有“贴秋膘”、“晒秋”、“啃秋”等习俗。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晒秋: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吃西瓜,也称为啃秋。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因为立秋后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所以人们不再吃西瓜,表达出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

立秋之后要注意起居养生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是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管子》中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皆以养收为原则。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

关于“立秋”的诗词

关于立秋这一节气,也有很多古人留下经典诗词,描述立秋的场景或表达对季节冷暖的感受。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汉语网站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