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围城》原文语境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5-02-12 15:48:40来源:
《围城》是钱锺书先生的经典小说,书中充满了犀利幽默的讽刺与深刻的人生洞察。以下是部分经典语录,结合原文语境与主题整理:

1. 关于婚姻与人生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方鸿渐与赵辛楣的对话,道出全书核心隐喻——“围城”困境。)


2. 知识分子的虚伪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讽刺以貌取人的社会现象,暗含对知识分子伪善的批判。)


3. 文凭与虚荣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方鸿渐买假文凭的自我开脱,揭露社会对学历的盲目崇拜。)


4. 爱情的幻灭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点破爱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永恒矛盾。)


5. 人际关系的本质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淨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揭示人性中隐秘的恶意,越是亲近越易伤人。)


6.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借褚慎明之口讽刺学术界对年龄与价值的偏见。)


7. 生活的荒诞性

“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以吃饭比喻婚姻,暗指人生追求常本末倒置。)


8. 虚荣与自我欺骗

“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揭露人际交往中谄媚与自我麻醉的本质。)


9. 时间与记忆

“记忆是痛苦的根源,你能不记得算是你的造化。”
(苏文纨的感慨,道出回忆对人生的纠缠与折磨。)


10. 人生的无奈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钱锺书以葡萄喻人生选择,揭示希望与回忆的辩证关系。)


主题延伸:

《围城》的“围城困境”不仅指向婚姻,更隐喻现代人在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间的永恒挣扎。钱锺书用辛辣的笔触剖析人性弱点,讽刺知识分子的虚伪与时代的荒诞,至今仍引发深刻共鸣。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