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

黄忠封侯关羽羞恼,诸葛亮感同身受:这是刘备集团盛衰的转折点

发布时间:2023-09-29 16:10:24来源:
因为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情意,所以无论是影视小说作品还是现实社会,人们往往以结拜为异姓兄弟来彰显彼此之间关系的与众不同,桃树也成为了友谊的见证。

然而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坚不可摧,关羽和刘备就曾经差点走到分道扬镳的地步。

即使最后有人从中劝慰调解,将两人的关系又拉了回来,但他们之间终究回不到往日的情分了,内心已经产生了隔阂。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刘备和关羽的关系闹成这样呢?

这件事说来并不复杂,起因都是因为刘备要给收服而来的手下,黄忠一个关内侯的职位,引发了关羽的强烈不满,与刘备争执了起来,最后弄到不可收拾的下场。

不过这看似是他们二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内里大有文章,牵涉的也不仅是刘关二人。

包括和关羽一样追随刘备多年的老臣心里都是差不多的想法,连第一谋士的诸葛亮也是如此,而其他人的内心一样因此泛起了涟漪。

刘备可能并没有想到,封赏黄忠这件事竟然会成为自己所统领的内部集团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又或者说也许他为了自己的大计根本就不在意其他人的想法,这些就不得而知了。

军功封赏,大闹一场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一役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占领了汉中范围的地盘,并顺势称王。

他当上汉中王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手下的人才将领论功行赏,其中张飞、关羽、赵云、马超和黄忠几位武艺高强的人被封为将军,除此之外,刘备还给黄忠赐了一个关内侯的爵位。

在刘备准备下诏之前,诸葛亮便已经知道刘备心中的决定了。

他也认为论功行赏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这几人都是有能力的大才,只是唯独黄忠的封赏可能会引起争议。

诸葛亮内心思量了一番,和黄忠一起作过战的赵云和马超可能心里可能没有什么想法。

但关羽的性格最是火爆耿直,又非常自傲。他当时远在荆州,没有亲眼看到黄忠立功时的勇猛,应该会非常不满黄忠能够跟他一样拜将,还封了侯。

按照关羽的脾气很容易直接向刘备表达自己的愤懑,如果发起火来失去了理智,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岂不是不利于内部团结。

当时刘备集团的内部主要有三股势力,关羽为首的豫州和徐州是最早陪伴刘备创业打天下的人马,资历和实力都非常雄厚,而剩下的荆州势力是半途加入的,益州势力则是刘备从自己的同族兄弟那里抢来的。

三股势力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看不上或者排外,把握好它们的平衡对于刘备来说非常重要。

于是诸葛亮找到刘备,向他说明其中的利害。

他指出荆州黄忠是半途加入刘备集团的,而且只是一战之功,如果一下子锋芒过盛,可能会让其他追随已久的老臣心生不满,甚至寒心。

所以诸葛亮希望刘备能够好好考虑封赏黄忠的事情,最好能够放弃封他为关内侯的决定。

在整个劝说过程中,诸葛亮也委婉地提到了关羽,毕竟关羽与刘备相交二十多年了,他什么脾气性格刘备能不知道吗。

但是诸葛亮说完以后,刘备却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也没有把关羽的情绪放在心上,只是说自己会处理好关羽那边的问题,让他不必再多言了。

诸葛亮见刘备已经完全明白自己的意思了,而刘备也明显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便也只能告退回去了,而刘备也不会知道他内心发出的一声长叹。

另一边的关羽听到封赏黄忠为关内侯的消息时,果然火气瞬间就冒了上来。

当时为关羽宣旨的人是费诗,他直接就当着费诗的面说,刘备当了汉中王以后要封自己当前将军,他本来该欣喜地接受封赏,可是他又听说黄忠竟然是后将军,这样一个从前默默无闻的老兵如今跟自己是同一列的,实在让人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关羽便坚决不肯跪下接受拜将旨意。

刘备之前跟诸葛亮说他会负责安抚好关羽,但现在看来,要么就是刘备当时找了一个打发诸葛亮的借口,要么就是他对关羽没有劝慰成功。

总之不管过程怎么样,关羽当众不肯受拜都是狠狠下了刘备的面子,把两个人的矛盾拿到台面上了。

此时稍有不慎,可能刘备集团就要即刻瓦解,按照关羽冲动易怒的性格,忍无可忍之下说不定会作出另寻明主的不理智举动。

但费诗是一个擅长打圆场的人,他在关羽面前极力劝解。

先用萧何和韩信的事例开导他应当心胸开阔,又让他多想想自己和刘备是结拜兄弟,本就是一体的,又何必计较旁人得的“虚名”。

最后好说歹说才让关羽接受了自己的封赏,好歹没有让这件事要闹得过于难看,免得刘备集团的政敌凭白看了笑话,或者趁机钻了空子。

那么,黄忠封侯这件事到底为什么会引发关羽的不满呢?

按道理来说,以黄忠斩杀夏侯渊,截取粮草逼退曹操,助刘备赢得汉中之战的功绩,封侯拜将自是理所应当,关羽为何会做出如此大反应?仅仅只是因为黄忠无名小卒的出身吗?

心有不满,难以服气

关羽是山西人,自小就习得一身好武艺,年少时他因为惹了祸事,为了活命只能逃离家乡辗转各地。

后来在幽州遇见了刘备、张飞,三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于是便结拜为生死相随的异姓兄弟。

他们彼此的感情特别好,干什么事情都要在一起,连睡觉都不分开。

正逢天下大乱之际,刘备为了对抗作乱的黄巾军在当地组建了一支民兵军队,关羽和张飞自然也加入其中,与刘备一起四处奔波,保护他的安全。

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刘备成为汉中王,二十多年的时间,关羽张飞对刘备都怀着一颗赤胆忠心,无论后来他们的队伍多么壮大,这俩人始终都认为自己在刘备心里是不一样的。

不过张飞比较单纯,想什么事都比较简单,关羽与他相比较则稍微细腻一点。

刘备称王以后虽然把关羽封为五将之首,却只给黄忠封侯,关羽的内心便觉得不平衡。

其实关羽和马超都是有侯爵在身的,只是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以前欣赏他的才干为他向朝廷求来的,而马超则是因为世袭得来的都亭侯,张飞是以前刘备就给他封了新亭侯。

不过在关羽看来,此时是新一轮的论功行赏,只有黄忠一人以白丁之身加官进爵,称王的刘备却忘了给其他人的侯爵之位再往上升一级,仍然让大家保持原样。

尤其是关羽的侯爵还是因为曹操得来的,而且二十年都没有变过,结拜誓言中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便有了些讽刺的意味。

跟随刘备一起打天下多年、屡立战功的关羽想到自己的地位只比后来的黄忠高了一点点,内心确实有些气愤难当。

所以他在费诗面前说出那样一番话,还表现出一副因为不满意黄忠所以不想受拜的样子其实也是对刘备本人的一丝怨怼。

当然,关羽对黄忠本人的意见也非常大。

黄忠在归顺刘备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守城将领,既没有传出赫赫威名,也没有什么稍微拿得出手的功绩,后来刘备收复荆州,关羽跟黄忠交手也只是打成了一个平手,关羽才对黄忠留下一个好印象。

黄忠在汉中之战中因为亲自斩杀了夏侯渊而一战成名,但是关羽因为在荆州没有亲眼看到其中细节,自然也不会有太大的感受。

而五将之中的其他四将都是威名远扬的奇人,黄忠仅凭一战就能和他们“齐名”,被称为五虎上将,极其自傲的关羽便十分看不上他。

关羽看不上黄忠的还有人品,他认为黄忠投降归顺的,没有一点气节,像一根墙头草一样看谁厉害就倒向谁,这样的人即使再厉害也不可信,凭什么能够一下子就得到如此重用。

集团内斗,人心不齐

在刘备看来,他对册封黄忠这件事有自己的考量。

黄忠是荆州势力的一个代表,对他因功封赏是做给荆州那群官员看的,让他们能够更加地信服自己、更好地追随自己,更有动力为他开疆拓土。

荆州的主要势力与其它不同,益州是自己的本家,虽然拿到它的手段并不光彩,但当地的士族都是刘家人或者刘家的姻亲,都是一家人。

豫州和徐州势力则是一早就跟在自己身边的人,忠心程度自然不必多说,只有荆州还需要在收买人心上多花些功夫。

这是刘备的政治手段,只是他确实忽略了关羽这样的老臣之心,而且还没把诸葛亮的劝诫之言放在心上。

虽然诸葛亮不如关羽、张飞和赵云在刘备身边待的时间长,可是当初他也是因为自己的名声被刘备请来当军师的,之后更是呕心沥血为之献计献策。

结果刘备称王以后他仍然还只是一个军师,看似重要,却也没有实质地位,所以关羽的心情诸葛亮也能感同身受。

黄忠事件最后看似和平解决了,但其实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与关羽一样陪刘备打天下多年的老臣看到连关羽的待遇都不过如此,心里想的是自己以后还能被刘备重视吗?

赵云这个元老连爵位都没有得到呢。

他们担心以后恐怕就是新势力的主场了,而他们多年来的忠心耿耿、誓死追随到时候岂不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另一边其它两股势力,尤其是益州的本土士族势力看到黄忠如此功绩都被关羽瞧不起。

如此直言不讳地当众给人难堪,那他们在关羽心中说不定更是算不上什么,那些跟关羽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自然也和关羽对他们的态度一样。

三股势力之间在私底下各怀心思,变得更加排挤对方了,囊括多个人才的刘备集团原本勉强平衡的局面逐渐变得失衡,开始由盛转衰了。

关羽和刘备因为黄忠事件闹得不愉快以后,很快就发生了“大意失荆州”事件。

刘备的蜀国一下子就失去了一块极其重要的战略之地,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夺取天下的计划一下就被打乱了节奏,还损失了关羽这样军事能力卓越的人才。

发生这样的事主要就是因为前后方的联系不及时,让关羽一时疏忽就把整个荆州都丢了,可见诸葛亮当初为刘备提建议时的担忧多么有先见之明,只可惜刘备没有体会到他的用心。

从刘备在黄忠事件中考虑得并不全面可以看出,他在管理人才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后来庞统之死也是如此,集团内部始终人心不齐,又如何能够实现天下统一。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