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斗志昂扬,一到晚上就莫名悲伤这是种病吗?精神科专家这么说
“早F晚E”到底是什么梗?
这指的是当代打工人早晨斗志昂扬,干活充满激情(fighting),晚上临睡前却颓废沮丧(emo)的精神状态。
以往,当个别人晚上出现这种“悲伤逆流成河”的情绪倾泻时,常会被身边好友笑称为“无病呻吟”。毕竟谁也不愿相信,在正常情况下,白天还活泼开朗的兄弟或闺蜜仅仅过去几个小时,情绪就经历了180度大转变,而且别说朋友,就连当事人第二天一觉醒来,就像是刚经历了“一场梦”,说不出所以然。
如此神奇的情绪波动到底怎么回事?也有很多人好奇,深夜沮丧算不算是一种病,需要治疗吗?为此,钱报记者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抑郁障碍科主任谭忠林主任医师。
“最近情绪波动的话题比较热,从医学的角度而言,人类众多的行为和生理现象,如血压、心率等都具有昼夜周期性,这种间隔大约24小时重复一次的情况称为生理节律,这和整个身体的稳态是有关系的。”谭忠林主任医师介绍,以体温为例,早上体温会处于上升状态,而后半夜的体温则是一天中最低的。
“我们人体就像一台手机,早上起床是满电状态,但到了晚上,经过一天的消耗,电量见底,要及时充电,也就是休息。”谭忠林主任医师认为,“早F晚E”是一种正常现象,毕竟没有人能时刻保持高亢的精神状态,这反倒不利于睡眠。但有些抑郁症患者会呈现相反的情况,早晨起床精神低落,到晚上会好一些,这部分病人被称为“晨重暮轻”,是生物钟紊乱的表现。
医生介绍,在充满挑战、生活压力大的现代,偶尔在夜晚化身“伤感文学作家”,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正如那句话所说:没什么是睡一觉不能解决的。与其为此烦躁焦虑,不如先学会与自己“妥协”,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乐观对待情绪波动。
当然这也与每个人不同的生物钟有关:如果是“夜猫子”型的,在第二天没有明显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晚睡,在半夜多干一点活;但若是“百灵鸟”型的,还是建议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季节转换之际,建议在此基础上对生活习惯进行相应调整,使身体更容易达到平衡状态。”谭忠林主任医师说,如果觉得情绪变化随着季节变化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应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