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取经归来的“最美科技特派员”:让良种扎根田地间
记者 吴晟炜
“我有三样宝,单车、干粮、工具包,下乡的时候随身带。”聊起自己的“科技特派员”角色,谢福鑫侃侃而谈,“单车在乡间小道走走停停,很方便;三个馒头一瓶水,吃饭应酬的时间省下来可以多看看葡萄生长情况;工具包里,装的是剪刀等园艺工具,这也必不可少。”
今年8月,福建评选产生了50名“最美科技特派员”。足迹遍及闽北大地的谢福鑫名列其中,成为二十多年来努力践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优秀代表。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通过选派有一定科技专业理论、技术、工作经验、指导方法、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农村、服务农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中新社记者近日如约见到谢福鑫时,他正在自家的葡萄园内忙着修剪枝条。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阳溪畔的这个葡萄园,种植着180多个品种的葡萄;年近八旬的他,仍每天精心护理葡萄,做着育种试验,并将优良品种推荐给种植户。
1983年3月,从事农技推广和良种繁育工作的谢福鑫被公派赴日本长崎县,学习巨峰葡萄栽培技术。学习期满后,他带回100株巨峰葡萄苗,在建阳试种取得成功,成为闽北种植巨峰葡萄第一人。
此后,他常年奔波于农户的葡萄园间,普及种植葡萄的科学知识,“哪里想种葡萄,我马上骑个单车就去了,就是把技术跟实际生产现场能够结合起来。”
1999年2月,南平市启动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试点,首批225名科技人员下派驻村,谢福鑫是其中一员。成为科技特派员后,他牵头成立葡萄产业服务组,开设培训班,深入每家每户的葡萄园,为果农提供全流程帮扶,提升葡萄种植的综合效益。
“判断准、技术精,给果树看病,从不要果农的钱。”对谢福鑫,当地村民赞不绝口,称他为“葡萄仙”。有村民告诉记者,谢福鑫下地指导,碰到种植户不在现场,就用防水笔把技术要点写在薄膜条上,挂在果树枝头,并留下联系电话。“这种服务在田头、讲稿在枝头的科技服务形式,让我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搞技术的多是科班出身,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长,将产业跟技术结合更紧,成功率就高,效益就好,能少走弯路。”谢福鑫说。
20多年来,谢福鑫已当了10期的科技特派员。他先后组织开展葡萄技术培训560多场,培训人数达2.8万人次;编写《闽北葡萄栽培技术》《闽北巨峰葡萄栽培历》《闽北葡萄病虫防治历》等手册,下村进园技术指导1.35万人次,培养技术人才100多名。
在以谢福鑫为代表的科技特派员推动下,闽北葡萄种植规模从1984年仅100株,发展到现在已有6万多亩,产量8万多吨,产值达6亿多元(人民币,下同)。对此,谢福鑫感到很欣慰,“科技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官方数据显示,20多年来,福建已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超过6万人次。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福建形成独具特色的水产、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年产值均超千亿元。
2003年6月,谢福鑫退休,却没有放下干了一辈子的事业。他用退休金,培育葡萄品种,帮扶果农发展果蔬种植;产品如何深加工、技术如何革新、产品销售体系如何构建,都是他牵挂于心的问题。
在谢福鑫的果园内,除了葡萄,他还种了柑桔、桑葚、枇杷、杨梅、草莓等。从农村走出来的他说:“只要我还干得动,就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让良种扎根田地间。”(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