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两农民获评职称?媒体:不必惊讶(农民取得高级职称有何待遇)

发布时间:2022-11-02 11:18:59来源:
“我也有职称了!职业农民有了职称,代表的是一种对农民技能水平的认可。”近日,石家庄市鹿泉区永飞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平凭借过硬理论知识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通过了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与鹿泉区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江成为该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据11月1日光明网报道)

光明网相关报道截图

“农民获评农民职称”这一说法让人有些费解。有网友认为,农民就是一种职业,现在也要官方来认定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根据相关报道,他们是获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话虽然有些绕口,但也表明了职称的级别是初级,评定的职业是新型职业农民。

可见,“两名农民获评农民职称”,严格的表述是“两名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初级职称”。

为什么农民前少不了“新型职业”四个字,就是因为“新型职业农民”也是有规范的。当地称,凡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新型农民都可以申报相应的技术职称。

另外,新型职业农民的职称评审,虽然打破了学历、专业、论文、科研成果等限制,但有技术水平、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方面的考核。

也就是说,并不是种田种地的一把好手,就能拿到这个职称的。也不是说,要种田种地之类,还必须持证才能上岗。大家可别误读了。

我们说,农民种田种地,除了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其他人还真比不上。但也要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农民也存在要转变观念的问题,很多老一套的做法也慢慢落伍了。

今年4月,新华网报道武汉蔡甸区群力村一个农业生产基地“鱼菜共生”模式,让人十分新奇。大棚共有6个,每个棚里有26个菜池、11个鱼池,一年可产鱼22万斤、蔬菜近50万斤。大棚的经营者,就打破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看天吃饭”的种植养殖模式,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效果。大棚的经营者,无疑就有“新型职业农民”的样子。

石家庄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职称评审,也是一种导向作用。两位获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都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一位开家庭农场,一位开种植合作社,都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他们不仅自己致富了,还带动了附近农民增收。他们拿到了职称后,可以在贷款等多个方面,获得政府的优先扶持。他们与政府之间,就是一场双向奔赴。

职称的获得,对他们有一次性2000元的奖励,尽管数额并不大,但也能起到加油鼓劲的作用。因为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可见,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职称,还是非常具有含金量的,要拿到没那么容易。否则,石家庄市也不可能一次就只有两位新型职业农民获得。

对公众来说,对当前的农业生产也要转变观念。现在不少新型职业农民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也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日常吃的瓜果蔬菜、鱼虾贝类,不少就是来源于他们开办的农场。新型职业农民就是相较于我们日常理解的那个“农民”来说的,他们代表着农业生产的大方向。另一方面,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视,也可以带动有知识、有水平、有能力的人投身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