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焦点访谈|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新征程上

发布时间:2022-11-25 10:36:11来源: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和河南省安阳市。在考察中,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新征程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要怎么干?

  踏上新征程,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民的福祉,依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对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一个大国大党对新征程的深远谋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叶兴庆:这次二十大报告,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来统领我们未来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这个全面一个就是乡村振兴的内容是全面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还有就是我们以前是一部分地区在打脱贫攻坚战,一部分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现在所有地区都要把“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乡村振兴。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角度,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作出的科学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吕捷:虽然说我们中国粮食连续增产,但是中国的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状态没有改变,在整个国际粮食市场中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冲击。在这样很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非常牢固的粮食安全压舱石,能够保证中国的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首先就要筑牢种业基石,要培育优质可靠的种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近年来,我国的育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这项工作更是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每年冬天,全国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7000多名农业专家就会来到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利用海南独有的气候加速育种过程。

  肖春雷是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一名高级农艺师,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做了多年的育种工作。现在,为了让育种的科研成果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当地政府和基地开展了更深入的合作。肖春雷也在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推荐下,来到当地的那受村,做了驻村第一书记。

  到那受村后,肖春雷为村里引进了基地培育的高产水稻新品种,种了九百多亩。一季过去,水稻的收成很不错。

  明年,那受村会继续扩大新品种的种植面积,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

  而作为种业振兴的强力支撑,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经为累计超过62万人次的科研工作者提供育种和制种保障。在我国已审定的4.9万个主要农作物品种中,70%以上都经过南繁培育,中国人正在努力攥紧中国种子。

  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长 郭涛:从杂交水稻、高产玉米、抗虫棉花等等,南繁的科技含量包括科技创新能力都在不断提高,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吕捷:我们常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科技、种业行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比较滞后的。通过种业振兴,可以让我们在粮食安全,尤其是粮食增产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

  要想种好粮,提高农民收入,不仅要培育优质种子,还要建设优质农田。那受村位于三亚东部山区,农田灌溉设施落后,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为了补齐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这块短板,当地政府这两年一直在平整土地、打通道路、修建排水灌溉设施上下功夫,逐步将农田建设成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这也是村民们一直期待的事。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如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是国家发展农业的统一规划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国情农情的深彻洞察。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吕捷:虽然我们耕地总量比较大,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部分地区用地不养地,粗放型利用土地,造成土地质量不断下降。现在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有效措施,在现有耕地总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使粮食增产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围绕党的二十报告中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明确规划,新时代的粮食安全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今年,中央财政提前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5亿元,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先后下拨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00亿元。到今年年底,全国将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1万亿斤以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广袤的乡村散发无限生机和活力。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还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收入。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云南昆明盘龙区中所村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里,种植小组组长段以鸿正在指导工人们拔掉长势不好的菠菜幼苗,以保证蔬菜有充足的空间和养分,能够高质量生长。

  段以鸿是土生土长的中所村人,因为中所村是昆明市饮用水源保护核心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过去村里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产业,很多年轻人只能外出务工,段以鸿就是其中之一。

  三年前,段以鸿听说村里正在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产业,建起了一个四千多亩的种植基地,正缺人手,于是他决定回村工作。

  回来后,段以鸿发现,自己在基地种菜,已经完全不同于父辈们的耕作方式,自己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农人。

  在有机蔬菜基地,每一种菜都有一份“养护说明书”。一颗种子要埋多深、菜苗之间距离多宽,每一项耕作都有精确的标准。蔬菜被采摘下来后,会送往生产车间进行精细化处理,再统一包装,贴上有机蔬菜的标识,成为优质品牌农产品。这样的蔬菜卖价高、销路好,这让村民们看到了发展现代化有机农业的巨大潜力。

  小小的有机蔬菜,成了引领中所村乡村振兴的特色大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吕捷: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目前各个地区都在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但总体来说乡村产业发展规模小、布局散、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我觉得核心要进一步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向二产和三产去延伸,比如农产品从地里挖出来是一个价,洗干净做包装是一个价,加工成特色农产品又是一个价,每一个环节都会带来更高的经济附加值。

  刘良超是一家大型商超的采购人员。今年2月份,这家商超与中所村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达成了合作,商超会对店里蔬菜的销售数据实时统计和分析,预测出下一季顾客喜欢什么种类的蔬菜以及销售量是多少,然后,商超会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一份精确的订单。中所村的蔬菜基地只要按照订单种植,就能保证稳定的销量,从基地摘下来的菜会在18小时后统一送到城里的超市货架上。这样的现代化供需合作模式,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也让农民种得安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叶兴庆:昆明的这一个案例启示我们的农业去利用这种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使农产品生产更好适应城市居民对有特色、高质量绿色产品新的需求,这也体现我们农业现代化一个新的时代特征。

  当今的中国乡村处处具有无限潜力,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就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此为引擎,构建起现代化农业的多层次发展模式,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现在,中所村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回到了村里,在基地当起了现代化新农民,整个村子又充满活力。二十大报告中擘画的乡村振兴蓝图,让中所村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更美好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业强国的强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要全方位夯实、做强粮食安全这个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农业科技装备、经营体系、产业韧性都要强起来;不仅农业要强,还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变得更强,让农民变得更富,而且农民就地就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农民,大有可为。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