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后,我们为何依旧要追寻雷锋精神
▲资料图。雷锋。图/新华社
文 | 马小龙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在各大报刊公开发表。以此为起点,全国学雷锋活动开展至今已有60年。
在学雷锋活动开展6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雷锋的一生并不长,只有不到22年,但雷锋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随着学雷锋活动在全国的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也深入人心。60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传播着他的故事,阅读他写下的日记,传唱纪念他的歌曲,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为榜样,在时代大潮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默默耕耘出累累硕果,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扎根并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雷锋精神本身就与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相契合——勤俭节约、与人为善,忠诚敬业、无私奉献,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是刻在一个5000年文化底蕴的民族骨子里的基因密码。
▲“雷锋的哥”强汉红(右二)和同事胡建萍(右一)一起接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去医院就医。图/新华社
也正因此,雷锋精神才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接续传承。它与这片坚实土地上的古老传承相生相依相融,这是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拥有旺盛生命力的本质所在。
近年来,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雷锋精神的典型践行者。比如,被授予“当代雷锋”荣誉称号的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以帮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为代表的时代楷模;再比如,在经济建设、抗疫等具体工作中涌现出的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榜样人物……
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积小善为大善,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也在无形中持续弘扬着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仔细去了解雷锋就会发现,他的事迹通常与“宏大”无关,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每个普通人身边的一件件“小事”,足以抚慰人心。
如同“平凡”岗位上衍生出来的雷锋精神,始终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不断前行。除了那些典型的榜样人物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很多平凡人身上看到雷锋的影子,被这份属于每一个人的“平凡”打动。
也正因此,新京报联合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雷锋杂志社,共同主办了“寻找身边的‘雷锋’”征集活动。进入新时代,我们与雷锋所处的年代情况不同、挑战不同,但进取的锐气没有变,奉献的心声也没有变。身边的“雷锋”,就是照亮风雨征程的点点微光。
▲2023年2月27日,“寻找身边‘雷锋’”和第十届“北京榜样.最美义工”寻找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时间行至今时,依然有很多人默默无闻地做着一件件“小事”,形成一股向上、向善的洪流,将雷锋精神延续和发展成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衍生出一股新的绵延不绝、永恒不变的精神力量,在无形之中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生相融,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在这股力量的滋养下,一代代中华儿女也主动承接起了向上、向善的力量——人们不仅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也在平凡、具体的工作生活中,为中华大地种下了一颗颗民族复兴和崛起的种子,让雷锋精神以更加坚韧的姿态生长、扎根于这片肥沃的土地,也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注入了不竭精神动力。
不管是雷锋精神所蕴含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还是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写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