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两岸青年交流待夏至——访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夏令营参与者

发布时间:2023-04-04 15:08:10来源:
北京4月4日电 题:两岸青年交流待夏至——访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夏令营参与者

  作者 朱贺

  “百闻不如一见,短短十多天夏令营活动,使我重新认识祖国母亲……我的行囊里,更载着沉甸甸的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手足之情。”36年前,加拿大台胞青年赵炳炽开启了一场特别之旅——赴大陆参加第四届台胞青年夏令营。行程近尾声时,他留下这样的字句。

  近日,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学生参访大陆,受到高度关注。行程中,他多次强调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性。作为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赵炳炽所参加的是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台胞青年夏令营,这对多数台湾青年来说都不陌生。

 

 

  20世纪80年代初,两岸尚处隔绝状态,刚成立不久的全国台联只能与海外台胞接触,以海外台青为主要参与者的台胞夏令营便应运而生。1984年,200余位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及大陆多地的台青在大连和北京欢聚,为首届夏令营拉开序幕。

  从事涉台报道多年的《台声》杂志原副总编辑阎崑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初,工作人员担心招募难,有家长不放心孩子来大陆,便陪同前往。到了第二届,就由于报名人数过多,不得不控制名额。海外营员的踊跃参与还吸引到岛内台胞,在两岸恢复交流前,甚至有青年取道海外报名参加。

  阎崑于1987年参加了夏令营的随团报道。那年,东北三省、新疆和河南三条游览路线并行,多数台湾青年首次踏入从前只在书中窥见一斑的自然、人文景观,对眼中一切都感到好奇,一路走一路赞叹。

  回顾夏令营受欢迎的原因,阎崑认为,彼时海外台胞青年了解祖国大陆的心情十分迫切,对大陆的想象却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越神秘,越有揭开的渴望”;加之青年们想看一看书中描绘的祖国大陆的长江、黄河、江南水乡、塞北烽烟,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和广博,找一找自己的根。

  到2004年,台胞夏令营的规模已扩大至千人。从之前仅邀请台湾青年参加,演变成两岸青年学子的亲密互动,还衍生出传统文化研习营等多元主题活动。

  被问及夏令营留下的回响,阎崑认为,尽管相聚短暂,但活动对营员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甚至影响了青年的人生轨迹。

  早年参加夏令营的台胞王津平,后来成为台湾统派旗帜性人物,在与阎崑的交谈中常忆起夏令营的点滴;子女也在其影响下,通过夏令营来到大陆,此后积极投身致力于两岸和平发展的事业中。

  目前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系读博的台生林彦辰,2008年通过夏令营开启了首次“登陆”之旅。经过十余天行程,他感觉对大陆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书中所学,“亲眼所见更有说服力,更真实、更立体”。

  到大陆求学后,林彦辰成为夏令营分营的团长。除饱览景观外,青年们还到当地民众家中做客、走访特色企业,了解大陆经济发展现状。其间,他鼓励学弟学妹表达心中的真实声音,并以过来人的视角为这群初登大陆的年轻人答疑解惑。

  “年轻人都喜欢交朋友,通过夏令营交到两岸朋友,对加深理解、消除误会有很多好处,也有助于青年人找到未来方向。”林彦辰观察到,有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像他一样,通过夏令营与大陆结缘,此后“登陆”深造,留下发展。

  谈及对未来两岸青年交流的期待,林彦辰认为,交流越来越密切、覆盖面越来越广是大势所趋,而两岸关系未来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间如何交流、相处。阎崑也表示,两岸间的沟通非常必要,青年交流是重中之重,“青年代表着未来,两岸的将来都属于他们”。(完)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