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之行”再启程 中外媒体共睹北京城市副中心亮丽底色
此次活动作为通州区去年“绿色之行”品牌的延续,希望在展现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成果的同时,通过更丰富的形式、更立体的内容让副中心的“绿”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走进副中心,触摸这座“千年之城”绿色发展的时代脉搏。
绿心公园打造森林城市典范
位于城市副中心的中心地带,有一块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这里绿意盎然、生态美好、空气清新,是一座“天然氧吧”。当中外媒体代表走进副中心这最为亮眼的生态地标,也不自觉地眼前一亮。
据介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总绿化面积达到了7.39平方公里,成为50多种野生动物栖居的生态乐园。根据监测,公园的负氧离子在6000个/立方米,远远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对清新空气的相关标准。
据了解,城市绿心要“打造近自然的森林公园”,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副中心的生动实践,更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尺度绿化的一个缩影。2022年11月3日,城市副中心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的平原区。
除了可以呼吸到的“清新感”,绿心公园的阿派朗创造力乐园更是给中外媒体代表带来了梦幻般多元化的“绿色”体验。该乐园在大面积生态空间的基础上,以“IP+科技”为特色、将前沿科技转化为亲子游玩体验,用创造力连接亲子家庭。在满眼皆绿的自然生态中,中外媒体、网络大V和留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文化对话:来自法国的B站up主李格说,“虽然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却是第一次来到城市副中心,很感谢能有机会了解这个地方,相比市中心的快节奏,这里让我想起曾经在法国的户外郊游时光,真的感觉很舒服、很放松。”一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城市副中心让我感到又开心又惊喜。绿心公园不仅空气好,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娱乐项目,我以后还会常来的。”人民日报记者李博文,环球旅行博主于曈,《中国国家旅游》特约撰稿人、视频博主、纪录片导演@大鼓楼,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也特别分享了对此次“绿色之行”的感受,彼此交流和探讨了他们眼中的“绿色”副中心。
绿色动能焕发城市澎湃活力
作为首都“新两翼”的重要一翼,副中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绿色”深入到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此次绿色之行,中外媒体代表全程乘坐氢能大巴享受低碳出行;深入东六环改造工程现场,感受“国之重器”如何“绿色掘进”;前往再生能源发电厂探寻绿色动能如何“变废为宝”。
据了解,活动当日乘坐的氢能大巴由国电投北京综合能源公司提供,与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承担接驳任务的氢能大巴同款车型,搭载国家电投自主研发制造的“氢腾”燃料电池发动机,一次加氢仅需10分钟,加氢26公斤,总续航里程可达630公里,可实现-30℃低温启动。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氢能大巴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年吸收量。
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南侧,北至潞苑北大街北侧,全长约16.3公里,绿色施工、智慧运营理念贯穿整个工程建设。不仅泥浆循环实现“零污染”,而且在全国盾构施工中首次加装综合能源智能监测终端和LORA无线自组网通讯终端,实现分散式能源与保护装置的数据采集、监视与传输,通过配置综合能源管控系统完成基于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工地能耗分析、优化及管控,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管理、节能减排。作为织补副中心城市空间的重要一环,东六环改造工程工程可为副中心增加绿化面积约50公顷,新增绿化每年可吸收约23万吨二氧化碳。这也让很多中外媒体及留学生都倍感震撼。一位来自阿塞拜疆的留学生感叹道:“这个工程里融入的每一个绿色理念都很触动我,在地下参观盾构机施工的时候,我脑海里就在想,如果我们国家也有一个这样的工程,那该是多有意义的一件事!”
据北京绿色动力环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通州区再生能源发电厂拥有高标准的处理工艺:垃圾焚烧炉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炉排炉焚烧技术,同时也是目前国际最严格的处理工艺,所有排放指标均达标排放。中外媒体代表还通过现场参与通州区“垃圾分类”互动体验和趣味小游戏,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生活理念。
绿色产业构建经济良性循环
“水韵林海、千年绿城”,城市副中心绿色建设的脚步不断迈向更高的维度。当中外媒体一起登上景台,只见运河两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加之一批批重大项目的相继落地,运河商务区不断映射出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坐落在五河交汇处的运河商务区,是城市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也是ESG“绿色产业”的集聚区。这里林水相依,因“绿色产业”的定位吸引着高端要素加速集聚。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0679家,注册资金达4659亿元。
“绿色产业”的体验旅程在新光大中心开启。据该项目运营总监王清介绍,新光大中心以绿建三星标准建造,已获得LEED金级认证。环境方面,项目响应海绵城市建设,采取雨水收集渗透技术,实现回收超90%雨水,减少80%固体悬浮物,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建筑选材方面,选用低VOC建筑材料,绿色施工,确保室内环保健康;玻璃幕墙选用高透射玻璃,配合室内精装选材和色彩,有效利用自然采光,提高舒适性,节电低碳环保,全方位打造绿色建筑及WELL being绿色运营体系。新光大中心作为副中心城市地标综合体,将以高品质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元的公共生活、激发创意的自由工作、引领向上的精神生活,构建健康、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从中心城区迁至运河商务区的北京绿色交易所,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为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助力。北京绿色交易所15年来不断探索推进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绿色公共服务方面,积极开展北京市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服务及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管理工作,协助缓解了首都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同时,作为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技术支撑单位,协助北京市住建委开展限额发布和限额考核等工作;环境权益交易方面,作为北京碳交易试点指定交易平台,持续支撑全市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年度履约工作;低碳发展服务方面,持续为各级政府、企业及行业组织提供低碳综合咨询、CCER项目开发和低碳能力建设等服务;绿色金融服务方面,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这些都将为“两区”建设和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提供支撑,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共睹亮丽底色,感受勃勃 “绿色”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城市副中心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绿色发展基调,加快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5月30日,由通州区委网信办主办,通州区相关单位协办,环球网支持的“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2023中外媒体打卡北京城市副中心”主题传播活动再启程。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主流媒体记者、网络大V、“网红”、青年留学生等50余人齐聚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体验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生态,分享绿色文化,再度开启沉浸式绿色之旅。
此次活动作为通州区去年“绿色之行”品牌的延续,希望在展现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成果的同时,通过更丰富的形式、更立体的内容让副中心的“绿”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走进副中心,触摸这座“千年之城”绿色发展的时代脉搏。
绿心公园打造森林城市典范
位于城市副中心的中心地带,有一块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这里绿意盎然、生态美好、空气清新,是一座“天然氧吧”。当中外媒体代表走进副中心这最为亮眼的生态地标,也不自觉地眼前一亮。
据介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总绿化面积达到了7.39平方公里,成为50多种野生动物栖居的生态乐园。根据监测,公园的负氧离子在6000个/立方米,远远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对清新空气的相关标准。
据了解,城市绿心要“打造近自然的森林公园”,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副中心的生动实践,更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尺度绿化的一个缩影。2022年11月3日,城市副中心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的平原区。
除了可以呼吸到的“清新感”,绿心公园的阿派朗创造力乐园更是给中外媒体代表带来了梦幻般多元化的“绿色”体验。该乐园在大面积生态空间的基础上,以“IP+科技”为特色、将前沿科技转化为亲子游玩体验,用创造力连接亲子家庭。在满眼皆绿的自然生态中,中外媒体、网络大V和留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文化对话:来自法国的B站up主李格说,“虽然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却是第一次来到城市副中心,很感谢能有机会了解这个地方,相比市中心的快节奏,这里让我想起曾经在法国的户外郊游时光,真的感觉很舒服、很放松。”一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城市副中心让我感到又开心又惊喜。绿心公园不仅空气好,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娱乐项目,我以后还会常来的。”人民日报记者李博文,环球旅行博主于曈,《中国国家旅游》特约撰稿人、视频博主、纪录片导演@大鼓楼,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也特别分享了对此次“绿色之行”的感受,彼此交流和探讨了他们眼中的“绿色”副中心。
绿色动能焕发城市澎湃活力
作为首都“新两翼”的重要一翼,副中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绿色”深入到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此次绿色之行,中外媒体代表全程乘坐氢能大巴享受低碳出行;深入东六环改造工程现场,感受“国之重器”如何“绿色掘进”;前往再生能源发电厂探寻绿色动能如何“变废为宝”。
据了解,活动当日乘坐的氢能大巴由国电投北京综合能源公司提供,与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承担接驳任务的氢能大巴同款车型,搭载国家电投自主研发制造的“氢腾”燃料电池发动机,一次加氢仅需10分钟,加氢26公斤,总续航里程可达630公里,可实现-30℃低温启动。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氢能大巴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年吸收量。
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南侧,北至潞苑北大街北侧,全长约16.3公里,绿色施工、智慧运营理念贯穿整个工程建设。不仅泥浆循环实现“零污染”,而且在全国盾构施工中首次加装综合能源智能监测终端和LORA无线自组网通讯终端,实现分散式能源与保护装置的数据采集、监视与传输,通过配置综合能源管控系统完成基于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工地能耗分析、优化及管控,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管理、节能减排。作为织补副中心城市空间的重要一环,东六环改造工程工程可为副中心增加绿化面积约50公顷,新增绿化每年可吸收约23万吨二氧化碳。这也让很多中外媒体及留学生都倍感震撼。一位来自阿塞拜疆的留学生感叹道:“这个工程里融入的每一个绿色理念都很触动我,在地下参观盾构机施工的时候,我脑海里就在想,如果我们国家也有一个这样的工程,那该是多有意义的一件事!”
据北京绿色动力环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通州区再生能源发电厂拥有高标准的处理工艺:垃圾焚烧炉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炉排炉焚烧技术,同时也是目前国际最严格的处理工艺,所有排放指标均达标排放。中外媒体代表还通过现场参与通州区“垃圾分类”互动体验和趣味小游戏,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生活理念。
绿色产业构建经济良性循环
“水韵林海、千年绿城”,城市副中心绿色建设的脚步不断迈向更高的维度。当中外媒体一起登上景台,只见运河两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加之一批批重大项目的相继落地,运河商务区不断映射出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坐落在五河交汇处的运河商务区,是城市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也是ESG“绿色产业”的集聚区。这里林水相依,因“绿色产业”的定位吸引着高端要素加速集聚。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0679家,注册资金达4659亿元。
“绿色产业”的体验旅程在新光大中心开启。据该项目运营总监王清介绍,新光大中心以绿建三星标准建造,已获得LEED金级认证。环境方面,项目响应海绵城市建设,采取雨水收集渗透技术,实现回收超90%雨水,减少80%固体悬浮物,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建筑选材方面,选用低VOC建筑材料,绿色施工,确保室内环保健康;玻璃幕墙选用高透射玻璃,配合室内精装选材和色彩,有效利用自然采光,提高舒适性,节电低碳环保,全方位打造绿色建筑及WELL being绿色运营体系。新光大中心作为副中心城市地标综合体,将以高品质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元的公共生活、激发创意的自由工作、引领向上的精神生活,构建健康、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从中心城区迁至运河商务区的北京绿色交易所,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为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助力。北京绿色交易所15年来不断探索推进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绿色公共服务方面,积极开展北京市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服务及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管理工作,协助缓解了首都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同时,作为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技术支撑单位,协助北京市住建委开展限额发布和限额考核等工作;环境权益交易方面,作为北京碳交易试点指定交易平台,持续支撑全市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年度履约工作;低碳发展服务方面,持续为各级政府、企业及行业组织提供低碳综合咨询、CCER项目开发和低碳能力建设等服务;绿色金融服务方面,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这些都将为“两区”建设和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提供支撑,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共睹亮丽底色,感受勃勃生机。如今的城市副中心,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美丽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绿色发展之路阔步向前,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绿色发展新篇章。生机。如今的城市副中心,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美丽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绿色发展之路阔步向前,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