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杜苏芮”致济南暴雨 城区多处井盖出现“泉涌”
台风“杜苏芮”致济南暴雨
济南暴雨
台风“杜苏芮”已于7月28日9时55分前后在福建省晋江市沿海登陆。受台风影响 7月28日,山东济南遭遇强降雨天气。视频显示,部分路段已积水,不少地方开启“开船模式”。有汽车被淹,电动车被冲走,城区多处井盖出现“泉涌”。
杜苏芮或于29日至31日影响山东
台风“杜苏芮”继续影响,预计29—30日我省中西部地区仍有强降雨。29日,菏泽、济宁、枣庄、临沂、济南、泰安、淄博、德州、聊城和滨州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30日,聊城、德州、滨州、济南、泰安和临沂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菏泽、济宁、枣庄和淄博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31日,鲁西北、鲁中和鲁南地区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公众需注意防范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出行需注意安全。
未来4~7天,受副高边缘和台风“卡努”外围影响,我省多雷阵雨天气。
8月1日,全省天气阴有雷雨或阵雨。
8月2日,鲁南、鲁中和半岛地区天气阴有雷雨或阵雨。
8月3—4日,全省天气阴有雷雨或阵雨。
盘点那些北上“狠角色”台风
台风登陆后再北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过去十年,我国也出现过不少登陆后继续北上的台风,中国据网络资盘点气象大数据,揭秘北上台风出现过哪些“狠角色”,解读为何北上台风更易致灾。
北上台风通常具有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影响范围广、更易致灾等特点。中国据网络资盘点台风大数据发现,2013至2022年这十年中,有“梅花”、“利奇马”、“温比亚”、“摩羯”等多个北上影响的台风,它们都是登陆我国华东沿海后一路北上,波及江南、江淮、黄淮、华北甚至东北地区,并给多地带来“重创”。不仅如此,即使是未直接登陆我国的“巴威”、“美莎克”、“海神”,也曾携风带雨给东北地区带来严重影响。
台风北上
登陆王:“梅花”
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于9月14日晚以强台风“巅峰”级强度登陆浙江舟山普陀区沿海后,又于9月15日凌晨以台风级登陆上海奉贤区沿海,之后“梅花”一路北上,于9月16日以热带风暴级先后登陆山东青岛崂山区沿海、辽宁大连。
“梅花”先后在我国东部沿海4次登陆,是唯一一个登陆我国四个不同省份的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最晚登陆山东、辽宁的台风,堪称台风中的登陆王。
破坏力超强:“利奇马”
近十年的北上台风中,提到破坏性强的,很多人都会想到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当年8月10日它以超强台风级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登陆后经过浙江、江苏以及黄海海域,次日在山东青岛黄岛区沿海二次登陆。
“利奇马”带来的风雨强度大,先后影响了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12个省市后才结束了它这“疯狂”的一生,给我国东部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巨大,以至于第二年即被除名。
超级洒水车:“温比亚”
被除名的还有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它于8月15日下午在东海东南部海面生成后,仅仅过了一天半的时间,就以热带风暴级在上海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
虽然“温比亚”强度不强,但它登陆后与西风带系统结合,给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辽宁等地制造强降雨天气,尤其是其在河南境内减速、停滞、转弯过程中,给河南多地带来特大暴雨,此外,江苏、安徽、山东、辽宁等多地也先后出现破纪录降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超长待机:“摩羯”
同以热带风暴级登陆的2018年第14号台风“摩羯”,自8月12日登陆浙江温岭市沿海后,一路向西北深入内陆,即使停编后,威力依然不减,其残留云系在冷空气卷入后,反而发展出清晰的螺旋结构,重新加强为热带风暴级,8月15日又登陆山东潍坊市沿海,给华北东部、黄淮东部、东北中南部等地制造了一波强降雨,特别是环渤海一带雨势非常猛烈,山东部分地区甚至还出现龙卷风。“摩羯”登陆后在陆地待机长达3天,带来的风雨影响时间更长。
北上台风三兄弟:“巴威”“美莎克”“海神”
此外,还有2020年的第8号台风“巴威”、第9号台风“美莎克”、第10号台风“海神”,它们生成后从海上一路北上,经朝鲜半岛,连续以相似路径进入东北地区,实属罕见。从1949至2019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据来看,每年东北地区约受1.2个台风影响,2020年短短半个月时间就遭受三个台风的接连侵袭,为历史上首次。受其影响,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出现了非常强的风雨。
从统计来看,这些北上的台风影响范围广、易给途经省份带来灾害。那为何北上台风更易致灾?“地域差异是一个很重要因素。”王伟跃解释,经常受台风影响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有丰富的防台风经验,但北方许多地区台风影响有限,当地在防台风经验、基础设施建设和台风防灾意识上难免不足,因此台风一旦登陆北上,更易致灾。
目前我国处于台风高发时段,也正值暑假出游高峰期。中国据网络资温馨提示,建议受台风影响的旅游景点,特别是涉岛、涉海等旅游项目做好安全管理措施。公众需注意防范强风雨天气可能引发的山洪、城乡内涝等次生灾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