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能否成为广州城市“代言人”?
曾经推动引白云山水入羊城,创出中国最早的“自来水系统”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戚耀琪
在各地纷纷加码打造城市IP的热潮中,最适合被重塑和传播的广州历史文化“代言人”似乎并不确定。不过,以“不辞长作岭南人”闻名的苏东坡最近就被纳入了视野。
苏东坡和广州缘分很深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公元1001-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苏东坡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才华横溢,还是一位实至名归的治水专家。
今年2月,广东省政协委员李大万提交了《关于修复广州白云山蒲涧寺苏轼公祠和苏东坡古迹供水古迹场景的提案》。该提案指出,1094年,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途经广州,游览了宋代“羊城八景”之一的 “蒲涧濂泉”(今蒲谷景区),并与蒲涧寺住持德信和尚同赏佳景,书“飧蒲”二字,并赋诗《广州蒲涧寺》和《赠蒲涧信长老》二首。蒲涧寺位于白云山南麓的蒲涧旁,曾经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为纪念苏东坡畅游蒲涧寺,寺内建有苏公祠、东坡作诗等纪念建筑,如今虽已无蒲涧寺的遗迹,但从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张摄于1870年的照片,可以清晰看到蒲涧寺旁竖立着一块镌刻苏东坡诗作的石碑。
广州市工信委原调研员梁兆雄,也提出了关于建立广州苏东坡纪念馆的提案。他近日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说,苏东坡为广州净慧寺留题“六榕”,遂成六榕寺名扬岭南,寺旁水井亦得名“苏井”。现寺内有汉白玉石苏东坡立像。东坡曾经游览白云山蒲涧寺、滴水岩,还东至广州扶胥港,游南海神庙作诗,这些都是公认的信史,证明了苏东坡和广州缘分之深。
“千年英雄”可成广州文化IP
人们熟知苏东坡“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却少人知道苏东坡为广州发明“自来水”的历史佳话。
宋代广州民众长期困扰于饮水难、井水咸、饮水不洁导致瘟疫的问题,苏东坡根据治理杭州的经验,修书广州太守王敏仲。苏东坡的方法是通过在白云山蒲涧的滴水岩下凿石槽蓄水,再用五管并排的大竹筒拼接成管道,顺着地势将泉水分引到城内各个小石槽给居民就近取用。王敏仲采纳了苏东坡建议,建设竹制管道,让民众在家门口就可享用淡水。苏东坡的“竹渠引水”,也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自来水系统”。
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张曦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表示,苏东坡对该供水系统从思路策划、工程建设、日常维护、检修方法,都进行了周全的考虑,并提出了长久的解决之道。白云山也曾计划原址复原这一引水工程的模型,以此弘扬东坡造福于民的情怀。
梁兆雄说,广州及岭南地区是苏东坡文化遗产重要载体,现有史料记载和考证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在广府境内的记录约有120条,具有重大文化符号价值。一个城市的文化IP有很多,但是历史名人往往是最耐久、最能唤起尊敬,也是最有魅力的。苏东坡作为中国历代公认的文化名人,其在广州的形象却相对散落和边缘化,并没有融入广州人的集体认知中。广州要增强千年商都影响力,提升广州相比于北京、上海的城市文化品格,重点打造更加完整的、具有岭南特征的苏东坡IP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有专家还建议,打造苏东坡IP,可以从建标志性建筑层面的苏轼公祠、纪念馆、苏东坡供水古迹复原开始;开发东坡文化中的美食、中医药、茶艺、书画、雅玩等文创消费等方面入手,不只是为了旅游,更要从城市高度去提升,让苏东坡的文化形象的复原成为广州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