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广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侯梦菲 谭铮 张豪 李焕坤 柳卓楠 鄢敏
广东发展的脚步,总是因为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而更加坚定铿锵。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在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先后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调研指导,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定向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殷殷嘱托,言犹在耳。一年来,广东牢记领袖嘱托,勇担时代重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干劲拼劲再出发,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奏响走在前列的时代强音
“走在前列”是新时代新征程广东工作的总目标。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广东人民,始终关心关注广东工作,每到关键时刻重要节点,总书记都及时为广东定向导航,指引广东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迎冲击、化危机,应变局、开新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视察选择了广东。从湛江、茂名到广州,4天时间,总书记辗转千里,深入企业、港口、农村,同工人、农民、企业家、科技人员等亲切交流,为广东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指明方向。
殷殷嘱托绕耳畔,谆谆教导记心间。
一年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握大局、顺应规律、立足实际,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广东的实践探索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演绎。
一年来,广东紧紧围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作出“1310”具体部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具体部署,擂响奋进催征的金鼓。按照“1310”具体部署这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施工图、任务书,广东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拼劲再出发,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坚持制造业当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共同富裕、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等工作全面铺开,奏响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时代强音。
一年来,广东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奋进之路,凝聚方方面面力量,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2023年,广东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1∶40.1∶55.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
一年来,广东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不断演绎新的精彩、书写新的传奇,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广州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佛山成为广东第二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全年净增172.8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000万户,企业达780万户、占全国1/7,呈现出韧性强、活力足的良好势头。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特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在改革中破茧,在开放中成长,在奋斗中蝶变,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完成了从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省份到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惊人跨越,为推动全国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作出了示范、提供了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广东改革开放事业。每次到广东视察、每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发言,他都对广东推进改革开放提出殷切嘱托。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荣光属于过去,新局亟待开拓。一年来,广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广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来牵引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一年来,广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2023年,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南珠(中)城际、广河高铁机场段开工建设,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今年通车后深圳与中山之间只需半小时,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投入运营、开辟跨境水上新通道,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创历史新高、开通旅游试运营。
一年来,广东全面加强规则机制“软联通”。2023年,启动“数字湾区”建设,发布110项“湾区标准”,10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粤港跨境通办,“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人才签注、利率“互换通”等落地实施,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试点期限获批延长三年,三地居民在大湾区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一年来,深圳先行示范区立标打样敢为人先。综合改革试点22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党建引领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深入实施,以特区立法促进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发展……深圳改革“试验田”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彰显。
一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横琴分线管理运行平稳有序,今年3月1日正式运行;前海出台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南沙已落地期货、航运、数据三大交易所,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揭牌运作;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起势良好。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全面推进,“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
按照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广东正携手港澳积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更好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支撑带动作用。
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东在率先开放中赢得了先机。近年来,广东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广东敞开胸怀,宾朋满座。2023年,广东举办高交会、加博会、中博会和“粤贸全球”系列展会,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截至目前,广东国际友城和外国驻穗总领馆分别增至208对和69家,广东对外交往“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广东拥抱世界,门庭若市。2023年,广东外贸进出口达到8.3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780亿美元,均占全国的1/5;利用外资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有350多家在广东布局。
广东这片改革的热土、开放的热土,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汇聚全球高端要素的强大引力场。
“干”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最光明前途。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广东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谆谆指引。
人勤春来早。2023年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广东首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2024年,广东继续把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作为“新春第一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向全社会释放苦干实干、聚力前行的鲜明信号。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成为广东面向未来的关键抉择。全省上下形成强烈共识: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
广东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矢志以新的出发续写新的辉煌:各部门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主攻手作用,各地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作用,广大企业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作用,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干”出现代化广东的新气象,“拼”出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一年来,广东向空天探索、向深海挺进、向微观进军、向虚拟空间拓展,积极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不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2023年,广东研发经费投入4600亿元、占GDP比重3.39%。广东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有效注册商标量、发明专利有效量等都居全国首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一年来,广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让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家居这些万亿级的传统产业发挥优势,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年来,广东大力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巩固现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把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打造成新的五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东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强大的创新供给、丰富的应用场景,广东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前景可期。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正呼之欲出。
“百千万工程”助力短板变潜力板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一描述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之间“发展鸿沟”的说法曾经广为流传。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将短板变为潜力板,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广东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答题”。
党的二十大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过去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借鉴全国脱贫攻坚奔小康经验和广东省过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提出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
在“百千万工程”中,县是龙头,广东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强县富民产业,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
镇是节点,广东加快建设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使乡镇成为乡村治理中心、乡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
村是基础,广东抓好乡村产业和人居环境整治,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更多叫得响的“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实施农村补短板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广东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努力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
在粤东,海上风电动能强劲;在粤西,海洋牧歌唱响深海;在粤北,山间“金果”次第飘香……“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各地以只争朝夕、迅速行动的奋斗姿态,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在你追我赶中补短板、锻造潜力板。
如今,“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的目标圆满实现,广东县域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增长5.2%,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1。广东强县促镇带村如火如荼,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从改革开放的先行一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走在前列,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个崭新的广东已整装出发。
在新征程上,广东全省上下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南粤大地春潮涌动、百舸争流。广东正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更多“春天的故事”,正在南粤大地接续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