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位居全国首位
蓝色经济引擎作用持续增强
屈家树指出,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注入强劲“蓝色动力”。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11.0%,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6个百分点。
2023年是广东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一年。据统计,海洋制造业增加值为467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9%,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作用持续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电力、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产业增加值为2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2.2%。
《报告》首次提出“海上产业”,2023年海上牧场建设加快推进,2023年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工项目达40个,海水产品供应维护粮食安全大局,全年产量达478.2万吨,同比增长4.3%。同时,加大海上油田、海上风电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海洋天然气产量为123.7亿立方米;海洋原油产量为1998.1万吨,同比增长6.0%;全省风力发电量为30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海上矿山开发有序推进,全省共有11个海砂区块完成出让前期工作。
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2023年,广东充分激发海洋“聚宝盆”潜能,有序布局海洋新质生产力。《报告》显示,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一批“国之重器”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在海洋渔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气及矿产等领域专利公开数为16141项。在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上,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尾成功下线;全球首条500千伏海缆耐压试验一次通过;国内最大功率50千瓦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成功发电。
在广东海洋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同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也加快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新营造红树林约2656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约2010公顷。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以及江门台山,湛江雷州、徐闻,惠州惠东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省7个海岛入选国家级“和美海岛”,占全国入选总数的1/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2.3%,为近20年来最好水平。
发布会现场,广东还书面发布了《2024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统计显示,2023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广东省海洋经济蓄潜能、展韧性、显活力,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指数结果显示,2023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3.2,比上年增长1.0%。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