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新赋能非遗传承 《我的非遗宝藏·龙舟之旅》数字产品正式发布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杭莹 黄颖琳
图/羊城晚报记者 严锦程
端午假期的雨水没能阻挡赛龙舟的热情。6月8日,一场特殊的“龙舟赛”在广州购书中心大堂如火如荼进行中。
8日,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指导,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三七互娱集团、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承办的阅见月月见6月专场之“非遗传承与数字创新”主题活动正式举办。
现场,相关政府领导、专业学者、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围绕“数字创新赋能 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活动,共同为数字技术+非遗传承教育拓展更多可能性。同时,现场还发布了《我的非遗宝藏·龙舟之旅》少儿编程产品等龙舟文化产品。
讲好广东非遗传承故事
在广东地区,以醒狮、龙舟为代表的非遗元素彰显了一代又一代广东人民团结奋斗、拼搏不息的精神。活动伊始,来自南兴合兴堂女子青少年醒狮队的女子醒狮表演点燃了现场的氛围。
“2023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三七互娱集团联合推出了《我的非遗宝藏·醒狮之旅》数字产品,通过编程等数字手段展现广东醒狮文化是如何被数字赋能的。在此基础上,今年继续聚焦龙舟,为数字技术+非遗传承教育拓展更多可能性。”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爱群在致辞中表示,非遗正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呈现的重要载体,在不断和数字创新碰撞中,非遗传承也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七互娱集团副总裁叶国营则提到,“以创新的方式讲好非遗故事是我们文化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接下来,我们仍将继续加强对非遗的挖掘与利用,发挥企业优势,携手更多新老朋友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数字产品。”
活动现场播放了龙舟主题视频《我的非遗宝藏——龙舟之旅》,介绍了“扒龙舟”的“龙船礼”及其背后的内涵与寓意,并讲述了广州车陂村如何一代代传承与延续龙舟文化。
探索更多“非遗+数字化”可能性
在《我的非遗宝藏·龙舟之旅》少儿编程产品中,羊城晚报吉祥物“咩宝”和三七互娱吉祥物“葱哥”化身龙舟知识小百科,将龙舟故事娓娓道来。通过编程形式,用户可以体验线上龙舟竞技并了解产品开发背后的编程原理。以数字创新技术,赋予非遗传承新的生命活力。
圆桌论坛环节,广州车陂小学校长招浩军,三七互娱妙小程教研负责人郭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广东教育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王亮,南兴合兴堂女子青少年醒狮队教练张哲亮共同围绕“数字创新赋能 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这一议题,探讨数字技术与非遗传承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可能性。
在学校层面,招浩军认为,应当将传统非遗与课程活动相结合,与学生发生接触、产生联结,才能真正深入孩子的心。在企业层面,郭威表示,数字化是非遗传播与传承的创新载体,借助H5、AI等方式,指尖上即可舞狮赛龙舟,将实现受众面更大、传播度更广的效果。林江同样提到,数字化带来了无限可能,有利于推动龙舟文化、精神和理念的持续传承。王亮则从图书出版角度出发,建议通过更多视觉、听觉等融合手段,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沉浸式体验岭南非遗独有的生命力。张哲亮以自身为例,提出要做好原汁原味的传承工作,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让更广大的群体随时随地了解非遗。
现场还设置了编程体验和传统文化(香囊制作、五彩绳编)快闪体验,其中,如何通过编程技术进行线上赛龙舟体验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驻足。四年级学生小叶告诉记者,“在手机上‘扒龙舟’,非常有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