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市长答记者问 推进“百千万工程” 这些地市有高招

发布时间:2025-01-18 09:55:53来源:
   1月17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地市专场记者会。广州、汕头、河源、梅州、中山、揭阳6市市长出席记者会,围绕各市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解读发展密码,介绍发展成效。

坚持改革创新突破

广州虽然经济体量比较大,但依然存在着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广州市市长孙志洋介绍,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广州坚持先行先试、创新突破,深化首创性引领性集成式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其中,从化入选全国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增城作为全市首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城区石滩镇)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

此外,广州去年出台城中村改造条例,启动5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23个,完成城市更新投资1500亿元。其中,海珠康鹭片区城市更新“首拆”到“首建”仅6个月。

河源市市长李勇平表示,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河源坚持以集成式改革为抓手,对涉及用地难、用工难等诸多要素进行系统整合、精准突破,有力服务项目加快建设、企业稳产达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用地方面,积极推进点状供地改革;在用工方面,健全优化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同时,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开展点对点服务。

梅州是全国七个之一、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梅州市市长王晖介绍,近年来梅州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比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全面摸清全市镇村的基础数据,率先在全省出台“1+3+N”政策体系;蕉岭县新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入选第二批全国典型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的试点。

“2024年,梅州集中流转经营耕地37.32万亩,新增耕地1.88万亩。可以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出了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治出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王晖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

石岐乳鸽、黄圃腊味……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土特产”正在发生“新变”。中山市市长肖展欣说,当前中山坚持特色发展,规划建设了十大农业产业园,推动优势农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提升价值。当地持续推动文旅消费进乡村,打造多元业态,并举办音乐节、艺术节、演唱会、体育赛事,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泼天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源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人工湖,是少有的达到直饮要求的清洁水源。“河源推进‘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是主抓手,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是主攻方向之一。”河源市市长李勇平介绍,依托这一优势,河源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助力企业集聚、产业成群、园区做强。这两年,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加快聚优成势。2024年,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预计实现产值92.5亿元、接近百亿级规模,为“百千万工程”在河源的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省委部署‘百千万工程’以来,侨胞乡亲都积极参与,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汕头市市长陈涛介绍,汕头借助“侨乡”优势,探索构建“百千万工程”多元化参与机制。“聚侨”方面,建立了“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工作网络;“联侨”方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侨”方面,主要搭建资源库,梳理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需求345条,项目落地38个;“利侨”方面,全力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专门设立华侨华人专用政务服务通道,并在全省率先设立涉侨审判专业合议庭等,不断健全为侨服务体系。

壮大县域镇域经济

产业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市域强。揭阳市市长支光南介绍,揭阳作为广东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等传统优势产业。如今,揭阳市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推动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造2-3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2023年揭阳GDP增速全省排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5.3%,目前排全省第二,预计2024全年的增速比较乐观。”支光南表示。

中山不设县,镇域经济强。中山市市长肖展欣介绍,在当地镇域经济中,传统产业占70%。对此,中山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财政资金安排50亿元,引导家电、家具、灯饰、服装等传统产业开展进行技术改造。目前,中山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率已经达到76%,中山制造正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转型。

此外,中山还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药物创新研究院、低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至3.3%。

新闻加点料

2024年,广东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1:1,17个区、2个县(市)、124个镇获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千强镇,57个县(市)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112万亩高标准农田,耕地总量连续4年净增加,累计培育123个“粤字号”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3%,深水网箱养殖水体总量居全国第一,水产种苗产量居全国首位。全面推动第二批2225个典型村建设,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75%以上,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提高到87%。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