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赤子归海 桑梓永念——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院士逝世 粤东乡亲深切缅怀

发布时间:2025-02-08 10:24:45来源:

2016年12月20日,黄旭华在办公室内 新华社发

1988年,黄旭华在葫芦岛试验基地 新华社发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 蚁璐雅 陈锴跃 许志鹏 杨再睿 李晓雨(除署名外)

2月7日,一股强冷空气席卷广东。黄旭华院士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的噩耗传回家乡,更让潮汕大地平添了几分寒意——家乡的亲友们无不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赫赫功勋,追忆他与潮汕故土的深厚情缘。

黄旭华,曾用名黄绍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揭阳市,曾在汕头市聿怀中学求学。作为大国赤子,黄旭华为国铸重器却“赫赫无名”数十载,直到1988年,他才终于在“消失”30年后第一次返家探亲;而作为一名潮汕人,黄旭华情系桑梓,关注、支持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近年来,黄旭华院士多次回到潮汕故土省亲,羊城晚报记者也曾跟随他回乡的足迹报道其相关活动。7日,羊城晚报记者再度来到黄旭华院士的故居及母校,倾听宗亲、校友等对这位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的缅怀追念。

7日,黄旭华院士揭阳新寮村故居内,不少市民游客自发前来向黄旭华像敬献鲜花

在粤宗亲痛悼:

“音容犹在,教诲难忘”

“上午收到噩耗,看着媒体发布的三叔公的视频,忍不住流泪,只觉得他音容犹在,教诲难忘。受他影响,家国情怀始终刻在我们家族传承的骨子里。他老人家去世了,我们子孙将秉承他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7日上午,在汕尾工作生活的黄旭华院士侄孙黄永祥哽咽地向记者讲述自己内心的悲痛,他将带着在汕尾的亲人赶赴武汉送别老人家最后一程。

惊闻兄长黄旭华逝世的噩耗,在肇庆生活的黄绍赞、黄绍美两兄弟同样难掩悲伤之情。黄绍赞表示,今年春节前夕,他还和“三哥”黄旭华的家人有过联系,他将于8日动身前往湖北吊唁。

在黄旭华的祖居地揭阳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崇德堂”承载着他少年时代的回忆。在这座祖屋的后巷门楣上,镌刻着“潜光”“隐德”四字,这是黄氏家族的家风,也是黄旭华一生的写照。这里是他年少求学和生活的地方,在无形中塑造了他的性格与信念,影响了他的一生。

7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黄旭华故居采访时看到,已有不少市民游客在得知黄旭华院士逝世的消息后,自发来到其故居缅怀追思,瞻仰和学习黄旭华院士的事迹。

“上午得知黄老去世的消息,心情很沉痛,久久不能平复。”揭阳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带着家人专程赶到黄旭华故居,向黄旭华像敬献鲜花,“黄老一生为国家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将激励后一代努力工作、学习。”

“黄老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也是全中国的骄傲。”居住在新寮村的黄旭华宗亲黄先生向记者回忆起了黄旭华院士返乡时的情景,“黄院士曾多次回到新寮村,每次来都会到处走走看看,重走儿时走过的路。我们能深深感受到黄老对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的热爱。”

黄旭华院士归省母校汕头市聿怀中学 羊城晚报资料图

母校师生缅怀:

“国之脊梁,成长灯塔”

“黄旭华院士将自己的青春与智慧融入深海,一生诠释着‘国之脊梁’的伟大精神,他的精神是我们学生成长的灯塔。”汕头市聿怀中学英才班班主任曾燕辉7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的老师将继续教导聿怀学子们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心怀梦想,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先生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延续。”

“黄旭华院士是我们每位聿怀人心中敬仰的老学长。近几年,老学长通过录像和书信的形式,不断鼓励着聿怀学子们。老学长的寄语‘人品要好,学习要专,爱好要广泛’成为了聿怀学子们努力向前的动力和方向。”汕头市聿怀中学高三英才班学生章澍钦告诉记者,在缅怀黄旭华爷爷的同时,她也将牢记老学长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不负期望,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黄旭华院士对聿怀母校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时刻不忘;黄旭华院士对聿怀中学历届‘黄旭华英才班’学子们的谆谆教诲,我们感激于心。”汕头市聿怀中学高二英才班学生郑恩智表示,他们将继承和发扬黄旭华积极探索、潜心钻研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未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20年,在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建校十周年之际,黄旭华发来亲笔贺词,之后该学校成立了“旭华班”。2月7日下午,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的部分师生也来到学校黄旭华塑像前,献上鲜花哀悼,希望黄老一路走好。

黄旭华院士此前应邀回汕头出席活动 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摄

追念

黄老情系桑梓

曾多次携家眷回粤东省亲

在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史上,黄旭华的名字具有无可取代的分量。而他在用一生践行了自己追求的同时,也用一颗赤子之心深深眷恋着生养他的故土。

1988年,离家多年的黄旭华终于借着工作的机会顺道回家,与当时已经95岁的母亲见了面,这时距离上次相逢,母子俩已有足足30年未见了。此后,黄旭华院士曾多次回乡省亲,热心关注潮汕故土的建设发展。

1993年,黄旭华院士第一次归省母校汕头市聿怀中学。尽管年事已高,且路途辛苦,黄旭华仍数次回到母校参加活动,与学弟学妹们面对面交流。其中,在2017年9月29日,黄老归省母校参加该校140周年校庆活动后准备离开汕头时,对该校校长悄悄说了一句话:“母校什么时候需要我来,告诉我,我一定来!”

2017年,黄旭华被授予“潮汕星河成就奖”。2018年,黄旭华托人专程给潮汕星河奖基金会赠送了一艘专门制作的我国自主研制的核潜艇模型;同年,他捐资在母校设立“黄旭华育才奖”,汕头市聿怀中学“黄旭华英才班”在当年秋季学期开始招收学生。

2023年2月,在“潮汕星河奖”第三十三届颁奖大会上,潮汕星河奖基金会以黄旭华院士捐赠的50万元为基础,设立“潮汕星河黄旭华科技创新奖”,用于表彰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

“我是玉湖镇新寮村人,我一直以家乡为荣!”黄旭华多次携夫人李世英回到原籍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省亲,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黄旭华在老家的故居,如今已成为新寮村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人文景观,每年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

2019年,揭阳推出重点打造的文艺精品——以黄旭华院士为原型的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以时空倒流的艺术表现形式,诠释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为国铸重器”的奉献精神;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演绎了黄旭华“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家国情怀。

2024年3月29日,在得知揭阳一中首届“黄旭华班”即将招生时,黄旭华寄语勉励即将入选“黄旭华班”的学生“努力学习”。在此前的2022年,他更曾专程为揭阳一中题字:“复兴中国梦,学子当自强!”

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汕尾,黄旭华同样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回到汕尾,与当地乡亲一起回忆小时候在汕尾生活、求学的经历。他尤为关注汕尾的教育事业发展,曾多次寄语汕尾学子要勤奋学习,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能够自立,做有人格、有尊严、有人性的人。

2022年元旦假期,时年96岁的黄旭华带着夫人李世英和小女儿黄峻回到汕尾。虽然当时行动不便,但是黄旭华和夫人精神矍铄,心情愉悦,偶尔蹦出一两句“家己人”家乡方言,和随行人员讲述起旧时故事。

在汕尾期间,黄旭华坐着轮椅先后来到自己的出生地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街道、母校白沙中学、田墘红楼(前身是白沙学堂)、城区凤山街道中心幼儿园(原汕尾作矶学校)以及凤山街道凤翔社区凤山旧居,重温昔日时光。乡亲们看到他来了,都兴奋地招手问好,黄旭华一一挥手微笑回应。

那时,在即将离开凤山旧居之际,黄旭华突然在宣传栏上看到了自己父母亲的照片,他随即提出要在宣传栏前合影留念,还要把父母的照片拍进去,拍成“全家福”。据黄旭华的亲友介绍,在前往汕尾的路上,黄老就一直念叨着,要到母亲住过的地方看看,他心中始终藏着对已故母亲的思念。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