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证券 >

揭秘催收班:老板们如何三天学会要回80%欠款

发布时间:2024-12-01 15:28:22来源:
关于催收,确实存在着诸多常规手段,它们构成了债权人尝试回收款项的第一道防线。电话的频繁拨打、短信的不断提醒,是债权人最常用的方式,它们直接而高效,试图通过不断的提醒促使债务人尽快偿还债务。然而,当这些温和的手段失效后,更为正式的措施便被搬上了台面,比如发送律师函,乃至将案件提交至法院,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起诉。

 

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仅仅依靠这些常规方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债权人可能需要采取更为柔和且富有策略性的方法,比如请吃饭,试图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债务问题。

 

去年底的一个寒冷冬夜,上海某繁华地段的一家高档日料店内,一个私密包厢内灯火通明。陈立雄,一位在建筑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板,携同妻子一同出席这场特殊的晚宴。他们的桌上摆放着两瓶价值不菲的茅台,旁边还精心准备了一盒上好的茶叶,而桌角,则若隐若现地露出了一份施工确认清单。

 

这并非一场普通的聚餐,而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要债“饭局”。陈立雄的公司去年初承接了一个价值百万的项目,然而,项目完成后,款项却迟迟未能到账。他寄希望于这场晚宴,希望通过赠送礼物和美酒佳肴,打动那位应邀而来的“客人”,让对方在施工清单上签字,从而顺利收回款项。

 

然而,现实往往比预期更为复杂。那晚,“客人”确实吃得尽兴,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但对于陈立雄的“礼物”,他却婉言谢绝,连带着那份至关重要的施工清单也一同被退回。陈立雄的账,就这样继续被无限期地拖延着。他无奈地感叹:“现在要钱太难,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许多债权人在经历了种种努力后,依然无法收回自己的血汗钱。他们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开始四处寻找新的讨债方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称商账催收专家的徐华及其同行们逐渐崭露头角。由于“催收”二字与“丧葬”音近,人们常以戏谑的口吻称他们为“处理让人发愁事”的人。

 

这些催收专家所在的企业,出于种种原因,往往以“咨询”、“企业管理”、“信用管理”等较为性的中名头出现。他们通过“上课”的形式,向那些曾在商场上呼风唤雨的老板们传授讨债的技巧。在这里,无论过去多么风光,学生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花钱来要回属于自己的钱。

 

徐华和他的团队自信满满地承诺:“上完课,钱能要回来80%。”这样的承诺无疑给了债权人们一丝希望。

 

9月上旬的一个清晨,陈立雄懒洋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手中夹着一支329标号的中华香烟,这种烟比普通软包要贵出20元,但他此刻已无暇顾及这些。他即将参加为期三天的催收培训课程,学习心理学、博弈论等看似深奥实则实用的知识。虽然这些词汇对他来说有些陌生,但他知道,只要能帮他收回钱,就是值得的。

 

42岁的陈立雄,在不说话的时候,眼角的皱纹深深地挤在一起,那是他焦虑时频繁挤眼睛留下的痕迹。在这个催收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与他有着相似的经历——合同签了,活干完了,但数百万的款项却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陈立雄说,这个催收班的培训费用在五千至一万之间,课程安排得紧凑而充实。第一天是基础知识的讲解,第二天则是具体方法的传授,第三天则是通过实战案例来巩固所学。课程内容虽然围绕着“生意难做”、“熬不下去”等话题展开,但每一句话都直击债权人的痛点。

 

而另一位学员吕胜财,则采取了更为直接的方式。他洋洋洒洒地写了整整两张纸的催款信,字数之多,甚至超过了他儿子高考时的作文。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手机,对着这两页纸拍了好几遍,直到选出其中最清晰的两张,才满意地传给财务代理公司的老板。

 

然而,对方的回复却让他有些哭笑不得:“吕总,就万把块钱的事,至于吗?”吕胜财坚定地回复道:“至于啊。是真的至于。”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