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范淑芳:渴望拥有曲棍球队专属场地

发布时间:2023-03-14 10:18:19来源:
  策划:朱帆 统筹:林本剑 苏荇

  文字:羊城晚报记者 龙希 实习生 梁潇静

  从17岁拿起曲棍球开始,广州市曲棍球队总教练范淑芳就与这项运动结下了奇妙的缘分。岁月如梭,这根小小的球杆,见证了她的青春和热血。30年过去了,曲棍球融进了她的事业、她的生活。时光见证了范淑芳从一名青涩的曲棍球运动员变成一名优秀的曲棍球教练,她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竞技体育的意义。

  缘分:曲棍球成就自己

 

 

  “很幸运选择了曲棍球,也感谢曲棍球成就了我。”回想起与曲棍球结缘的点滴,范淑芳十分感慨。因为出众的身体条件,在小县城长大的范淑芳在打排球的同学的推荐下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恰逢齐齐哈尔市组建曲棍球队伍,范淑芳就被作为人才输送到市里。她自己也没想到,选择在当时非常小众的曲棍球运动却得到了母亲的全力支持。范淑芳母亲教育理念十分开明,认为从事体育项目和读书都是出人头地的途径,只是方式不一样。“对于我打曲棍球,我妈妈是全力支持的,她觉得只要球打得好,就有机会走出去,不管什么体育项目,干得好我就有出路。”时至今日,范淑芳仍十分佩服母亲当年的眼光和思维。

  母亲的初衷也许只是希望范淑芳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她也没想到拿起球杆的范淑芳真的就这样“打”出去了。自17岁起,范淑芳便开始参加曲棍球专项训练,身为运动员的她曾获第八届、第九届全运会第三名,在九运会时还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三等功。

  如果说成为曲棍球运动员是缘分,那留下来成为一名曲棍球教练,便是注定。2003年,驰骋赛场十年的范淑芳结束了运动员生涯,同年,广州开始组建曲棍球队,刚刚退役的她成了最合适的教练人选。就这样,范淑芳又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成为了一名曲棍球教练。

  在范淑芳看来,当运动员的目标简单又直接,就是要给自己找饭碗,转型成为教练后的出发点就变得多了,要成绩、要出彩、要给学生一条出路、要给队员们的家长一个交代。

  身份的转变一度让她的压力陡增,花了将近一年时间,范淑芳完成了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转变:“当运动员的时候只要完成教练下达的训练任务,一心一意地训练和打比赛就行了。成为教练员后,肩上的担子变重了,训练要抓、成绩要抓、队员们的吃喝拉撒都要抓。”一切从零开始,难!摊子太大了,忙!彼时的范淑芳也只是一个20多岁的姑娘,却要带40多个比自己年龄小不了多少岁的队员。

  “摸着石头过河,不也走过来了!”回忆过去,有苦也有甜,更多的是曲棍球运动带给范淑芳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豁达:让不容易变容易

  热情大方、开朗自信,这是范淑芳给羊城晚报记者的第一印象。还没见面,在微信中,范淑芳便和记者聊得火热:“这是我们广州籍女子曲棍球运动员钟嘉琪正在备战亚运会”“这是我们训练时的视频”……聊起曲棍球,范淑芳滔滔不绝,热爱溢于言表。

  出生于黑龙江的她,在从事曲棍球运动后从黑龙江辗转到内蒙古,最后在广东落脚。从小走南闯北的经历赋予了范淑芳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开朗活泼的个性。虽然在广东扎根几十年,但只要范淑芳一开口,东北人的豪放大气便展现得淋漓尽致。“没啥过不去的坎,有事情咱不憋在心里,和老公或姐妹喝口小酒,过后一字不提。”有困难就去解决,有误会就去解释,面对生活和职场的各种难题,范淑芳有着自己的处事方法和解压“秘笈”。

  带着对曲棍球的热爱,范淑芳在平凡的岗位十年如一日。被队员们称赞格局大的“范妈妈”,其实也有一个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人生导师。前国家女子曲棍球队的主力球员、现广东省女子曲棍球主教练杨慧萍便是范淑芳的良师益友。初来广东的范淑芳,遇到了杨慧萍。作为老大姐,杨慧萍一直教导范淑芳做事不仅要认真负责,更要有钻研精神,自己选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不能随波逐流。杨慧萍的言传身教让范淑芳受益匪浅。

  时至今日,范淑芳在教导学生时的方式方法都有杨慧萍的影子:“如果能夺第一,就绝对不允许夺第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无畏:用成绩回应质疑

  “苦”,范淑芳可是吃了很多,刚组队时吃的“苦”范淑芳至今还历历在目:没有训练场地,只能插空在足球场上摆一个简陋的球门进行训练;没有新球鞋,队员们穿着破旧的球鞋坚持训练;没有昂贵的碳素棍,就用便宜的木棍来训练……困难层出不穷,但一刻也没有让范淑芳动摇过初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如今,在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支持下,广州曲棍球队的训练经费、训练场地、教练资源、器械设备、住宿条件、服装后勤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条件变好了,训练也就跟上了。可即便如此,在大家眼中,小众的曲棍球还是存在没有专属场地训练的尴尬境遇。“广州市体育局多次协调过,这么多年也一直在努力,可是想要一块足球场那么大的曲棍球场,真的很难。”范淑芳苦笑道。

  和没有专属场地一样,选拔曲棍球的好苗子也是范淑芳遇到的难题之一。由于曲棍球的小众,大多数家长对这项运动都不了解,很多身体条件出众的孩子都没能参与到曲棍球项目中来。范淑芳只能苦口婆心地和家长解释:越小众越有出路,和其他热门的体育项目相比,曲棍球运动员的成材率高达50%。

  “选拔人才得慢慢来,刚组队时选拔22名队员,就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现在已经很不错了。”范淑芳安慰自己。

  作为国内少有的曲棍球女教练,范淑芳认为在职场上女性比男性的付出更多,承受的压力也更大。“无论是从事运动员还是教练员,可能有些人的固定思维便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当取得成绩的时候,外界也会认为这不是自己凭真实力干出来的,只是因为运气好。”面对质疑,范淑芳非常豁达:“质疑就质疑,成绩是我的就行。脚踏实地地做好本分工作,用成绩回应质疑。”作为教练员,范淑芳带领队员夺得了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男女子双冠、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男女子双冠、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乙组男女子双冠、甲组男子冠军和女子亚军……一座座奖杯、一块块奖牌,便是她实力的最好证明。

  理解:家人成追梦后盾

  寒来暑往,朝夕相处,范淑芳和队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的种子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被队员们称为“范妈妈”的范淑芳带领着广州曲棍球队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男、女队均夺得第十四届、十五届省运会冠军,广州曲棍球队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人才。拿下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范淑芳推迟了婚育,直到2008年才生下儿子。

  每天和队员同吃同住的范淑芳,却很少有时间能在家陪亲人吃顿饭。“备战训练的时候,不要说节假日,连今天周几我都不清楚,更不用提回家吃饭了。”提到家人,范淑芳很是愧疚。

  疫情的三年间,带队训练的范淑芳一离家便是两三个月。范淑芳的丈夫是手球教练员,作为双教练员家庭,两夫妻长时间在外训练比赛,对自己的孩子疏于照顾和陪伴。儿子的生活起居都依靠婆婆照顾。但是在夫妻二人忙碌体育事业的背后,得到的是儿子的理解、是婆婆的帮助。对于家人的默默付出和支持,范淑芳很是感激,这些背后的力量也让范淑芳在曲棍球教学事业中更加全身心地投入。

  多年来,范淑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她所爱的曲棍球事业努力工作,倾情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广州曲棍球事业的发展。

  也正如范淑芳所说,她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在中国体育的背后,像她一样的“范淑芳”还有很多。

  范淑芳小档案

  姓名:范淑芳

  出生日期:1976年11月21日

  运动员生涯主要荣誉:

  第八届全运会第三名

  第九届全运会第三名,广东省人民政府三等功

  教练员生涯主要荣誉: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男女子双冠

  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男女子双冠

  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乙组男女子双冠

  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甲组男子冠军,女子亚军

  目前岗位:广州市曲棍球队总教练

  《羊城晚报》2023年3月14日A10版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