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了新“生意”:小众旅游走红
如今,新的机遇在萌芽,2023年伊始,小众旅游泉州带来新的商机。
昔日外贸小城爆冷成网红旅游地
西街作为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今年成为旅游人群最先攻陷的阵地。街角书店的林老板在这里开了30年的店,这是他第一次在春节见到这么多游客到泉州。“本来打算(农历正月)初七再开店的,但是又担心错过客流,于是强打精神开业。”农历正月初五(1月26日),林老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而在一旁卖姜母鸭的摊位下午2点左右就卖完了今天所有的鸭子,准备收档回家,据店老板估算,今天营业额是往年同期的10倍左右。
1月26日14点左右泉州西街一派热闹景象记者王方然拍摄
大年初五当天,记者走访西街、东街等多个热门景区发现,尽管春节假期仅剩2天,街面上仍是摩肩接踵,大大小小食品档口、餐馆铺子门口都排满了长龙。不少在社交平台上推荐度较高的网红店铺队伍可排至30多米。晚上高峰期间,人流拥堵绵延,三公里范围内车辆完全进不来。
小陈也是今年来泉州的游客之一,此前无意中在某视频网站刷到了一条关于泉州的热门视频,这次特意趁着春节假期来“打卡”。泉州旅游人流之大,远远超乎她的意料。她告诉记者,大年初四晚上都快九点了,她同时在三个叫车软件上,都加到最高价,排队整整排了100个人,20多分钟才打到车。
短视频推红小众景点
相较于“邻居”厦门,一向在旅游上“冷门”的泉州春节为什么突然爆红?
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1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同时废止8项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随着管控放宽,出游需求迎来释放,旅游市场进入复苏窗口期。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2023年春运首周,国内客运航班量恢复至疫情前同期八成以上。
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截止1月5日春节期间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去年上涨45%。
其中小众旅游地更是受到青睐。根据抖音搜索数据显示,在假日开始后,“小众景点”“景点推荐”等关键词搜索有增无减,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0倍。
自媒体流量传播“种草”成为此次不少人选择泉州的原因。春节前后,泉州市区天后宫门口的一只文创IP蟳埔簪花兔走红网络,其背后代表的泉州非遗文化蟳埔女民俗更是被广为关注。
在B站、小红书等视频平台上,将泉州形容为“今年最惊喜的城市”、“最值得去的小众旅游城市”,2022年11月起安利的帖子更是呈井喷态势。其中小红书旅游博主“飞飞胥”的分享同样用“一生至少要去一次”总结泉州的旅游经验,她分享的《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泉州,两日游实用攻略》短短1个月时间就有1万多点赞和1.3万的收藏。
泉州网红文创IP蟳埔簪花兔 记者王方然拍摄
泉州有意打造文旅产业
事实上,自媒体上的走红或与泉州近期旅游产业规划的转向有关。有居住泉州40多年的人士指出,此前泉州本身旅游资源丰富,但标签众多,比如“海上丝绸之路”、“闽南文化”、“东亚之都”,难以形成统一品牌形象。
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也是为数不多的城市型世界文化遗产。
泉州开始打造“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IP,并开启了节假日疯狂揽客模式。根据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2年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41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93.8%;实现旅游收入35.24亿元,增长438.2%。
政策利好也较为明显,2023年1月起,作为全国首部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在条例中构建了城市品牌IP打造框架。借助“6·18”“9·8”“进博会”及“四季泉州”等平台,泉州将策划落实一批文旅重大项目,重点加快“水上看泉州、夜游世遗城”、德化红旗坊、法石海丝历史街区保护和蟳埔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省市优质文旅项目建设。
不过,对于以轻工业起家的泉州而言,适应旅游这门新“生意”似乎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某社交平台上,不少春节受到安利,大年初二、初三抵达泉州的游客,几乎不约而同吃了“闭门羹”。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传统旅游城市熟练掌握淡旺季不同,泉州的商家目前还对客流情况应接不暇。同时,泉州西街、开元寺、关帝庙等旅游景点基本分布在老城区,交通便利性、旅行体验感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