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公交打卡武汉黄陂木兰山下一座观景楼,样式古朴,充满诗意气质
从武汉城区出发,前往这座德利楼。以自驾为参考,可以先走城市的岱黄高速到黄陂城区,之后在入城转盘处向北走木兰大道,到达与研子街交汇处后向东转到y151,一直走到德兴村附近路段即可看到旁边的德利楼。如果是在黄陂城区出发,也可以乘坐公交小巴p51,其南段在黄陂客运中心始发,顺着木兰大道一直往北到y151行驶,在终点站德兴村村委会下,往前走百米即到德利楼。
来到德利楼前,首先会看到周边的环境布局,已经经过统一改造。楼体主体虽然建在路边,但底层有巨大的混凝土结构,保证了稳固。楼体周边,仍然保持着与前后乡道一致的行道树、辅道与灌木丛区域,只是在楼前开了一段口子。而从地势上看,楼栋这边以乡道为依托的区域更高耸,西边是低洼的山地和田野,且面积还不小。从和判断,主要是上游不远处有水库,它的存在也就是为了灌溉这一方良田,保证区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站在德利楼下,初观其状态,是一栋两层楼的古朴建筑。第一层路上面积较大,周边有护栏隔离。护栏用的是大理石雕塑,看成色年代很近,且手工痕迹显著,这也是一方匠心的体现。以石柱护栏为外缘,中间与楼体之间还有一块活动区域,继续向里才是德利楼的第一层内部空间。也就是说,德利楼第一层是四面敞开状态,由原木围栏与主梁构成,分为南北两个入口,在中间位置树立了上下的楼梯。这样的建筑风格并不多见,与传统的亭台楼阁皆有一定区分。
顺着楼梯往上走,看到步梯的建造也是匠心一片。楼梯的宽度有一两米,从室内台阶向上拓展,呈圆弧走势,坡度并不突兀。当然,由于是全木制造,又很少看到螺丝结构,反而是全卯榫组装,衬托出完整性。人走上去,除了脚底板撞击发出的清脆回声,整个楼梯的结构强度非常好。像小编是接近180斤的胖纸,虽然爬楼很吃力,但仍勉强上下几趟,感觉和很多混凝土构造的楼梯差不多。
上到德利楼二楼,看到这边的面积空间等比例缩小了很多。与第一层布局类似,二楼也是全开放的设计,周围仅有主梁在外缘,撑起支架,然后是半米高的护栏围着弧形相互依托,形成整体。同样的原木构造,同样的喷漆颜色,完整的地板,来回走动踩着咯吱咯吱响。如此原生的木地板,建在原生的环境里,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鸟儿飞进来,直接穿插而过,表演着高超的飞行技巧。
站到窗边鸟瞰景色,近在咫尺的是德利水库的堤坝。当然,由于楼栋旁高大的梧桐树遮掩,实际上,二楼的视野并非360度环景,几个被树枝遮掩的地方成为死角。然而,在随拍的镜头里,做适当的画面裁切,以梧桐树的树枝做点缀,看到的水库堤坝掩映于树林里,很有意蕴。再看远处,木兰山被云雾缭绕,看着仙风道骨。这样的一栋“高楼”,看着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但实际上也用了混凝土材料,其第一层下面还有地下一层,作为主梁支撑,保证建筑结构强度。
相对于各处名山大川,古迹建筑,这座位于黄陂郊区乡道上的德利楼并不存在多大的知名度,它的位置也不是那么显眼,以至于很多自驾一族,如果车速过快,甚至不会留意它的存在。站在德利楼前,它的幽静氛围,周边的环境布局是楼宇的最好装饰,树叶、天空、远山写满自然二字,衬托在楼宇的护栏之外,让人对宁静致远的理解更加沉浸。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