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挖掘壁画传统 激发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07-24 12:00:25来源:
2021年12月14日,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感到无比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我在中国画创作和主题性美术创作组织工作中,对此深有体会。

  继承与创新,是美术界反复探讨的话题。实际上,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创新往往是对艺术传统的发现、挖掘和领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本质的传统实际是创造性传统。

  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不能囿于文人画体系。像中国人物画,就有着汉唐以来的工笔画传统。尤其是那些丰富的壁画遗存,更代表了中华民族在与世界交流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折射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当把中国画传统溯源至古老的壁画时,就会骤然打开一个更加开阔、磅礴、跨地域、多元化的艺术世界。如果说,学习纸绢本的工笔画传统是进行工笔画创作的必经之路,那么,研究早期壁画传统,则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艺术创造的自由与灵感,更深刻感悟中华美学的审美境界。

 

 

  得益于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入研究,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早在上大学时,我就开始关注古代壁画并进行临摹,其富有特色的施色、造型以及艺术风格和精神气度,都启迪了我对中国画的认知。用心不深,下笔即俗。工笔人物画要开创艺术新境,需以画家的才情、格调、心智为支撑,绘画语言也就不应被单纯看成是技巧问题。在面向现实生活的写生中,我借鉴了古代壁画的艺术效果,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技法、西方绘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与当代人的审美观念相结合,创作了以《山地》《秋冥》为代表的一批洋溢着时代气息、表现人民生活的现实题材美术作品。此后,无论是单纯的工笔画创作,还是“权工写以相合”,我都力求让作品呈现味厚、力厚、浑然有势的效果,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精神、民族特色、时代气息的绘画之路。

  我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以后,该院成立了工笔画院,我担任院长。画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笔画研究。我始终忘不了古代壁画对我的创作的影响。时至今日,我看敦煌壁画时,也总会获得出乎意料的启发。所以,我也一直主张将壁画传统引入教学。2018年,工笔画院围绕“一带一路”重大主题,启动“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壁画临摹与推广项目”,以古丝路壁画临摹与研究为主要方向,深入挖掘早期壁画中的审美因素,为当下工笔画艺术创新打开一条宽广大道,使学生受益良多。

  如今,团队完成了对新疆龟兹、吐鲁番以及甘肃敦煌、张掖等地区壁画的临摹,汇集了古丝绸之路壁画临摹作品百余幅。对古代壁画的临摹复现,一方面致力于深入研究传统壁画的造型方式、绘画观念与精神气象;一方面希望透过岁月洗礼后传统壁画所呈现的深沉博大之美,展开对其审美价值的新研判。在这个过程中,团队获得新灵感、研究出新材料技法,提升了对中国绘画传统的审美认知,相关研究成果对当下工笔重彩创新带来启发。

  这种启发,如今正影响着工笔画院的创作实践,尤其是在近年来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得到清晰体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带领团队用壁画的手法,以工笔重彩的形式,先后创作了反映民族大团结的《双喜临门》和表现海内外华人与世界友人共度春节的《欢乐春节》鸿幅巨制。画面中的造型、构图、色彩,以及沉雄浑厚的精神气象,皆受壁画影响。团队创作者还将自己近几年对壁画临摹的感受,包括对创作材料的使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等融入新作之中,衍生出更丰富的工笔画语言。通过系列创作,团队对融合壁画创作经验的纸绢本工笔画的研究创作加深了认识,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挖掘、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美术创新的基石。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中,创作者可以从很多角度得到新的收获和启发,真正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并不断突破自我,使创作面貌更加多彩。相信在深入挖掘古代传统的基础上,美术工作者会用更加丰富的艺术语言,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美术精品。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